宋词构成复杂,人物众多,发展曲折,强行用一个人或者两个人,去代表宋词两三百年的发展其实都是不合适的。
现在简单来讲宋词的发展分几个阶段,这些仅仅是笔者个人的看法,如有不同意见,欢迎评论区讨论。
每一个宋词的发展时间段都有一个相对来说比较典型的代表人物,下面笔者试为大家言之。
1、北宋初期的士大夫词
这一段时间从历史上来分,就是太祖赵匡胤建国一直到柳永之前,大概就是这三四十年左右的时间。
这段时间主要的词人有,欧阳修,宋祁,钱惟演,寇准等等。后主李煜因为被俘虏到大宋,所以也划归到这一时间。
这一时间段的代表人物,我个人还是推李后主。北宋诸老,词论家谓之同出南唐。所以说这时候推李后主为代表,应该也不会有太大的偏差。这时候词已经由伶人词转为士大夫词,这个在词的发展历程上可以说是一个较为深远的变革。词在五代,一般是伶人所吟唱,所唱的不过是男女之情,宴饮游乐,题材狭隘,格调较为低下。但是经过李后主,被俘虏之后完全用自己心血为词,可谓字字泣血,字字椎心,感人至深。“伶人词始变为士大夫词矣”,王静安所言不差。
这时候的主要词家,几乎都是有一定官职,有一定地位的士大夫。由他们来创作和传播词,自然格调上要更上一层楼。这时候的风格几乎都是士大夫们淡淡的闲愁,带着浅浅的文艺小清新之风,颇为可喜近人。相比于五代词的香艳浓郁,风格已为之一变。
这时候,大多数的词还是令词,长调慢词不多,可供书写以及抒发的内容亦不多。这时候词就需要另一个改变和深化,才能继续往下走下去,于是柳永和苏轼应运而生。
2苏柳时期的改革深化
上面已经说到,北宋初期已经出现了士大夫词,但是由于当时词几乎都是令词,所以可书写的很少。而柳永大量创作慢词和套词,可以说是第一位对词进行改革的词家,也是第一位专力填词的文人。
北宋由于城市的大量兴起,市民开始多了起来,烟花巷柳之地层出不穷,烟花巷柳的歌女要唱词,平常的百姓布衣偶尔也要唱一唱词,甚至百官幕僚也要唱词。所以这时候为了扩大词的容量,精通音律的柳三变,在已有的一些令词的基础上,通过各种的一些手段张词的内容扩大。比如说“近”,“慢”,“引”,等等都是将令词扩充内容的一些手法。除此之外,柳七还创造了很多新的词谱词调,比如《戚氏》和《曲玉管》,将词的字数由最开始只能不到二三十四五十字,一下子扩充到了百字甚至百字以上。很多人认为这个好像可有可无,没有必要,其实不然。词后来的一些流派包括写作手法的延伸演变,其滥觞都是词体内容扩大。正是因为内容扩大有东西可写,可写的多了,大家才会想着用不同的方式去写,用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理念,不同的感官,才有了后来千姿百态的词流派的发展。
另外柳七亦不避讳离俗词语,某种程度上也扩大了可写的内容,但是受到了词论家的诟病和批判,这里暂且不表。因为我们接下来要说到一个重量级的人物——东坡。
任凭柳七再怎么去扩大词的内容和体格,却终究入不了正统知识分子的眼,连《宋史》都没有进。但是苏轼不一样,苏轼是一个典型的正统知识分子。早年的苏轼通过一篇策论,令欧阳修大为赞赏,仕途和文章可以说是一帆风顺。算起来苏轼写词算是比较晚的,苏轼开始写词的时候已经步入中年,所以可以说是半道为词。和柳永扩大词的内容不一样的是,东坡对于词的改革和深化在于某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词的地位,以及以诗入词。
词在宋朝仍然没有被视作正统文学,依然被正统知识分子所轻视,这也是为什么专业填词的柳永不能入眼的原因。而苏轼本身在文坛上地位就很高,在经过一番沉浮和人生感慨之后,中年开始填词。以苏轼的地位和文采,确实在某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词的地位。虽然仍然不被视为正统文学,但是专力于填词或者说花很长的时间去填词并不会被主流所轻视了。
另外一个就是苏轼以诗入词,炼化锤炼诗里面的句子加入词中。诗的发展历史远远要比词长久,也要比词更加成熟。用诗里面的句子入词,大大丰富了词的词汇量以及写作手法。然而剑有双刃,诗句入词,难免会有诗词气味不同,音律不同而产生的不协,这个如果要说的话,其实也是非常大的一个话题,这里亦不表。
此时的代表人物,我个人还是推苏柳,两人分别从不同的层次和角度上对词进行改革和深化,对词的发展产生一定的不小影响。
3雅词体系的创立
上面说到,柳永在扩充词体列的同时,也给词带来了很多的俗俚句。对词里面的俗句进行炼化去除,再次的发展中是一直存在,操作起来有一点困难,但又不得不进行的一个关键过程。如果说没有一个词家对词进行雅化和锤炼,那词估计到这时候也到头了,根本就玩不到南宋,更遑论清中兴了。其中笔者篇幅所限,只说三人。一个是小山,一个就是清真,还有一个是白石。
晏几道晏小山,晏殊之子,算是较早针对柳七留下来的一些弊端进行修正和雅化的词家。小山的句子真挚淳朴,又不含任何粗俗无理之处,近乎是美玉无瑕。小山对词的贡献可以说某种意义上挽救了即将垂亡的词,如同一块玉璧蒙上了沉沉的灰尘,而小山就是那个扫去灰尘的人。
女词人李清照曾经对于前面的一些主要词人给予了一些评价,但都极其吝啬赞美之词,几乎都是持贬低的态度。然后其中漏掉了一个重要的人物,这是我们接下来要说到的周邦彦清真。是李清照忘了说?自然不是。以清真的名气和影响力,李清照不可能不知道,李清照没有说到的原因,其实就是在心里默许了她心里对清真是支持和肯定的。
周邦彦清真,也就是我们口中的大宗师,是真正对宋词甚至对于词产生深远影响的名家,更是真正的宋词大佬。清真本身作为乐官,做音乐其实就是老本行,对音律的精通超过普通的词作者。清真在对音律进行规范和定义的同时,也对词句的锤炼以及章法的构建提出了要求,整个宋朝能做到几乎没有俗句的只有清真一人。其章法,音律,字句,几乎无可挑剔,做到了完美。历来对于清真提出疑义的,也不过只有刘熙载和王静安两人,乃是当之无愧的大宗师。
第三个要说到的就是姜夔姜白石,虽然说白石亦有俗句,但是不可否认他是南宋雅词的开山鼻祖。白石清高不染,超凡脱俗的词风,为后来的玉田以及清朝所极其重视,并为浙派之祖。
这一时期的代表自然是清真无疑。
4、稼轩及辛派词人的改革尝试
在白石开创雅词之际,同时期的稼轩,以豪气注入词,在东坡以诗为词的基础上,更深一步的以文为词。龙腾虎掷的稼轩词,将文章的句子也可以锤炼入词,所以辛词的内容几乎无所不包,议论,抒情,山水,田园,悼亡,军事,军旅,几乎无所不写,包罗万象,堪称一代宗师。
在与稼轩同时或者之后的一些词人,模仿或者蹈习稼轩的词风,这些便是我之前一直说过的,后继无力的辛派词人。比如陈亮,三刘,陈人杰等等。稼轩妙就妙在,在抒发豪气的同时可以内敛,简而言之就是可以收住。而辛派后续的一些词人是无法收住的,其中除了须溪尚可言道之外,余下诸子,对于稼轩的模仿和继承可以说是失败的。
在词经过了北宋的发展之后,稼轩的尝试可以说是大胆而且成功的,然而后续诸子并没留学到稼轩的高处,更有甚者,直接流于粗俗之间,不堪入目,这也是我正所谓后继无力的原因。
5南宋中后期的厚积薄发和滞于泥潭
词发展到南宋的中后期,迎来了一批高水准的词家。如梦窗,碧山,玉田,草窗,等等一批文人词的代表。然而发展都是对立的,在南宋中后期,词的技巧以及章法作为纯熟最为精炼的时候,词也就走到了难以为继,甚至是无以为继的尴尬境地。这也是为什么宋亡之后,词整整沉寂了元明两代。其中的原因并不仅仅是音律的流失,更重要的是词在发展到最后精巧高深的时候所本身带来的桎梏。
这个时间段我选取的代表是梦窗,梦窗词之精,之深,之密,在此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然而梦窗被编入雅词体系的时间较晚,到常州派才开始受到重视。在清季民国的时候达到顶峰,有学梦窗者半天下之称。然而在建国之后由于毁神运动兴起,夏龙二人,对于梦窗态度较为贬低,造成现在的普通诗词爱好者对其评价普遍不高。虽然叶嘉莹先生,周汝昌先生,以及寇先生等,对梦窗评价开始回暖,然而始终不复从前。
6、总结
综上所述,宋词的发展是一个较为复杂,比较曲折坎坷的一个历程。笔者简单的梳理了一下,其中大部分都是笔者口述语音转文字而来,时间仓促并没有查阅相关资料,如发现错误欢迎评论区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