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搜索的定义,合作就是人与人,群体与群体为了达成同一的目标,而进行的一种联合行动。为什么?因为一个人做不到。能做到1+1>2,就是合作的优势了,反之就是劣势,这也就是说并不是所有的合作都会产生令所有人满意的效果。这里我本来想写的是令人满意,但是有些合作的本质算是零和游戏,合作方中的一部分会取得利益,但是其他方可能就会有所损失。这其实并不是合作的初衷,至少不是所有合作方的初衷。即使是从合作的定义上来看,也是不合适的,实际生活中,这是这两个字,真的不知道在每个人的心里什么意思了。
上面说的零和游戏,有点不像是合作,倒是想在说竞争。而现在的竞争往往也并不是从零和的初衷来竞争了,往往也采取共赢的方式进行。也许,在商业环境中也要保持各方的平衡吧,不能完全将所有竞争对手消灭。这只是我的猜测,并没有仔细地想过。但是从可以举出的例子来看,可能会有这种商业哲学存在。比如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之间的关系,就有点亦敌亦友的意思。还有前些日子,华为任正非也讲过类似的思路,就是华为也要帮助其他人成长,并不能只有华为一家挣钱。中国乒乓球队也有过类似养虎计划什么的,因为中国乒乓球的实力在全球是顶尖的,可以用不败二字形容。比如张怡宁的长期没有国际排名,因为失败的场次太少。所以中国乒协采用了引进外国运动员到中国训练,比赛的方式提高其他国家乒乓球运动员的水平,也作为刺激我国运动员成长的动力之一。之前有个挺自豪的描述,就是说,全球最高水平的乒乓球比赛是全运会,也就是中国乒乓球运动员的内战。这些例子都说明了,现在的很多竞争都是站在合作的基础上的,合作和竞争变成了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都是为了各方的成长。我也认为,只要是有生命力的组织或者个人,都会感谢这种不断鞭策自己的环境,不断地向更高的目标前进,激烈竞争才是生命力的体现!
合作的优势,应该是很容易发现的,毕竟这是合作产生的原因,很容易被人们发现并认可。还有一种可能性,就是合作的劣势,这可能是隐藏的比较深的,一般情况下可能认识不到。当然了,在双方(或者多方)合作之前,正常的情况下,都会估计自己再次此次合作中的角色及其效果,一般都是要对自己有利。有些大智慧的组织或者个人,可能会看得更远一些,比如华为,中国乒协这种,我可能短期利益并不会达到最高,看上去不符合逻辑,但是从长远来看,他们的做法确实是一种很让人信服的选择,目前我能认识到的,就是他们让未来从一种不确定的状态,变得更加清晰,虽然短期利益不是最大化的,但这种足以抵消未来不确定性的选择,也许是因人而异,会有不同的看法吧。以我个人来看,追求确定性,应该是比较正常的倾向吧。为了实现自己的或者组织的目标,肯定是按照计划一步步实现,减少未来的不确定性,这样才能发挥人的才智,让目标更可靠的实现吧。
上面说的是合作方主动选择牺牲短期利益来促进长期发展,总的说来说,对于各方都不是坏事了。还有一些是合作方被动承受损失的。说到这里,突然想起了风险投资,尤其是不以经营管理为目的的投资,虽然我相信投资肯定是以丰富的商业经验,根据各种信息来判断之后才进行的决策,但是也不是所有的投资都可以获利,那么这种我也感觉是投资人的利益被动的受到了损失,只是他们会利用复合投资的方式,不将鸡蛋放进同一个篮子里,所谓东方不亮西方亮,总体来说还是保持一定收益的。当然了,我这说的是目前活得还不错的那些投资人或者投资机构了。还有一些是由于合作方在某些特定环境下(也许是初衷如此,也许是中途有什么变化)对于其他合作方进行的一些不诚信行为,导致的有关方的利益受损。这个感觉很多,尤其是由于某些要求的限制,会导致一种多方受益的表面情况,但是实际却是有组织或者个人拿到了本不属于自己的利益。典型的例子就是回扣俩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