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爱的滋养之亮亮帮我吹头发
晚上,我洗完澡,打算去吹干头发!
亮亮主动提议:“妈妈,我可以帮你吹头发吗?”
我微笑着回应:“好啊,可以啊!”
我和亮亮一起走进房间,亮亮从抽屉里取出吹风机,我把吹风机的插头插进插座,然后,我们一起坐在床边。我低下头,把长发往外一翻,亮亮一手举着吹风机,一手拨弄着我的头发!
我们一边吹头发一边聊天,我的脑海里浮现出自己小时候,爸爸帮我吹头发的情景……
吹完头发,我充满感激地对亮亮说:“亮亮,我好开心!你知道吗,我小的时候,洗完头,都是我的爸爸,也就是你的外公帮我吹干头发的!没想到,现在,我有了你,我的儿子,你也会帮我吹头发了!谢谢你,亮亮!”
亮亮平静地回应:“妈妈,你也帮我吹头发的呀!”
我张开双臂,笑着说:“亮亮,妈妈抱抱你好吗?”
亮亮听了,很开心地跑进了我的怀里!
【反思】
亮亮主动要求帮我吹干头发的那一刻,我的内心感到很温暖。
亮亮帮我吹头发的动作,亦如我帮亮亮吹头发的动作,都是一手拿着吹风机,一手拨动头发。我的内心感到幸福,一种反哺的幸福。正如亮亮所说,我也帮他吹头发呀!这话从亮亮口中说出,好像一切都是那么平常。
平常的温暖就是幸福!
【《孩子:挑战》摘录——第二章 了解孩子】
如果我们想改变孩子的行为方向,必须先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动机,否则我们几乎难以改变他们的行为。
行为背后一定有原因,而且一定有解决的方法。
人的行为都有一定的目的,是朝着某个目标前进的。
而我们知道,自己的行为有动机,只是往往对这个动机没有主动意识,孩子也是一样。 如果我们想改变孩子的行为方向,必须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动机,否则我们几乎难以改变他们的行为。
孩子对归属感有强烈的需求。
既然孩子是社会的产物,他最强烈的心里动机就是希望有归属感。孩子是否有安全感基于他有没有归属感,这是他的基本需求。他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为了获得自己的定位。
所有孩子用来寻找自身价值感的方法,都是他自己通过直觉找到的,而不是通过理智推断决定的。他的行为源自内在动机,他从一次次的尝试和错误中学习。他会不断重复那些让他感受到自身价值和归属感的行为。
我们还需要知道孩子想通过什么具体方式获得归属感,这样就可以避免陷入多种陷阱。在这之前,我们必须先对孩子有全面的了解,包括孩子如何观察、他的环境怎样,以及他在家中的地位等。
一、孩子是如何观察和思考的?
孩子是观察的专家,但在对观察到的事情进行解释理解时,却容易产生错误。然后他们常常在寻找自己的定位和价值感时,使用这些错误的理解和定论。
二、孩子的内在环境和外部环境
孩子会观察生活中的一切,从观察中得出自己的结论,并据此找到自己的行为方向。从童年起,孩子们就必须学习如何调整自己以适应和应对内在环境和外部环境。
孩子的天性是他们的内在环境。
孩子们在认知自己的内在环境时,同时也和外部环境有交流。
外部环境中,有三个因素会影响孩子性格特征的发展:第一个是家庭气氛、第二个是孩子在家庭中的位置(家庭星座)、第三个是训练孩子(在书本后续的章节中展开)。
1.家庭氛围
父母之间的关系决定家庭其他成员的关系。
2.家庭星座
事实上,没有所谓的“最理想的子女数量”。不论一个家庭有多少孩子,都会有自己家的问题。这些问题是由家庭全体以及每个成员如何诠释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产生的。不论家里有多少个成员,都会互相影响。没有某个因素是影响孩子成长的决定性因素,孩子们互相之间的影响反过来影响父母。
孩子如何做出反应?
孩子建立的每个关系都不尽相同,每个关系的特性都取决于这个关系中双方的互动和贡献。每个关系的变化也取决于这样的互动和对变化的反应。
发展这些人际关系时,孩子会通过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在其中给自己定位。
没有所谓的完美关系,我们需要的是有所进步而不是完美。
【摘录反思】
本章节主要是传达理念,如:
如果我们想改变孩子的行为方向,必须先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动机,否则我们几乎难以改变他们的行为。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孩子最强烈的心里动机就是希望有归属感和价值感。孩子是否有安全感基于他有没有归属感,这是他的基本需求。他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为了获得自己的定位。
而孩子寻找归属感和价值感的方式是通过直觉(当然也会有具体的方法,这要在书本后续的章节中再展开),孩子会不断重复那些让他感受到自身价值和归属感的行为。即便那些行为是错误的,只要孩子能通过这些行为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归宿,他仍旧会那么做!所以,作为父母的我们,需要先跳出这个旧循环,去了解孩子是如何观察和思考,是如何在家庭关系中定位自己的?
记得上周日,我和亮爸、亮亮一起去教室大扫除。另外,还有两组家庭也一起参与了大扫除。亮亮和亮爸结束了围棋课后,就直接去学校了。我是从家里出发的,到教室时,亮亮和亮爸,另一位小朋友和他的妈妈都已经在劳动了。
整个劳动的过程中,亮亮一会儿喊我去看奖励墙上的星星,一会儿又抢着要帮我翻凳子,一会儿又喊我去帮他去擦瓷砖。【现在回想起来,亮亮应该是希望获得我的关注,同时,亮亮是寻求过度关注了!】
我觉得有些烦,又不便在外人面前表现出来。于是我对亮亮说:“亮亮,妈妈需要先完成自己手上的活儿!”这个态度,我大概重复了两三次,亮亮慢慢get到了,然后,他便不再那么频繁的喊我了!
至于寻求过度关注的原因,很有可能是亮亮想把他在学校的良好表现呈现在我面前,例如,奖励强上亮亮已经贴了28颗星星了,这个数量在全班的排位应该有中上水平;又例如,小朋友们的凳子其实还蛮重的,亮亮想把我翻凳子,也许就是为了证明他有这个能力!
所以,当我和善而又坚定地表示我要先完成自己的劳动时,亮亮还是给予了理解,并没有与我争执。同时,我对亮亮努力获得奖励星星、积极承担班级值日生的整理桌椅和倒垃圾工作给予了鼓励和赞扬,希望帮助亮亮获得为班级服务的力量感和价值感!
作为父母的我们,如果可以跳出急于纠正孩子不良行为的旧循环,就可以建立帮助孩子获得力量感、价值感和归属感的新循环,而孩子的良好行为就是这个新循环的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