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词竟然间接导致了一个朝代的覆亡,是词人之过还是朝廷无能?
江南自古富庶繁华,古往今来骚客文人不乏溢美之辞。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寥寥数字勾勒出江南好风光,让人怎不流连?“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笔下的江南除了明艳丰富的色彩,更多了几分烟雨迷蒙之美;而韦庄的这首《菩萨蛮》更是将对江南的独特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该是怎样一派宁馨美好的画面。
但这些比起柳永的《望海潮·东南形胜》,还是略逊一筹。
古时候这些文辞大家到了江南,那就跟脱缰的野马一样,收都收不住,文思泉涌。这不柳永到了杭州,眼中所见心中所感一股脑往脑子里钻,柳永想写的太多,发现前人的那些调调字数不够不好使了,于是自创词牌名《望海潮》写尽江南好风光。
《望海潮·东南形胜》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全词107字,字字书写杭州之美,句句道尽江南富庶。
这里是江南的风景胜地,三吴都会,自古以来就十分繁华。如烟的柳树、彩绘的桥梁,挡风的帘子、翠绿的帐幕,楼阁高高低低,大约有十万户人家。高耸入云的大树环绕着钱塘江沙堤,澎湃的潮水卷起霜雪一样白的浪花,宽广的江面一望无涯。市场上陈列着琳琅满目的珠玉珍宝,家家户户都存满了绫罗绸缎,争相比奢华。
湖水连着湖水与重重叠叠的山岭非常清秀美丽。这里香飘三秋的桂子,十里荷花。晴天欢快地吹奏羌笛,夜晚划船采菱唱歌,钓鱼的老翁、采莲的姑娘都喜笑颜开。千名骑兵簇拥着巡察归来的长官。在微醺中听着箫鼓管弦,吟诗作词,赞赏着美丽的水色山光。他日把这美好的景致描绘出来,回京升官时好向朝中的人们夸。
据说柳永写这首词是为了拜谒老朋友,也就是当时的杭州太守,无奈其门禁森严,柳永拜谒不得。于是他改而去拜访当时杭州名妓楚楚,说:欲见孙相,恨无门路。若因府会,愿借朱唇歌龄孙相公之前。若问谁为此词,但说柳七。
大概意思就是我想要拜会太守,但是没有门路,如果太守府上举行宴会,再请你去唱歌,你就唱我这首《望海潮·东南形胜》,他问是谁的,你就说是柳七的。
到了中秋府会时,楚楚婉转歌之,太守一问是老朋友柳永,于是马上就邀柳永入座,共度中秋。
本是一首敲门拜谒之词,经楚楚歌之,天下妓女一听柳七又出新歌了,马上四海传唱。
据说,歌词传着传着,飘过中原传到了北方。后来金主完颜亮听到歌声,眼前立刻浮现出”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江南美景,遂起投鞭渡江之志,之后不久,完颜亮即率兵二十七万,号称百万,分四路攻打南宋,后宋亡。
柳永可能怎么也没想到,他的一首词,竟然间接导致了宋朝的灭亡。不过这也从侧面表现出柳永文笔之精妙,造诣之高深。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柳永打造出他独特的江南记号。
你心中喜爱的江南又是怎样的一番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