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深宫内与王振商议关于瓦剌之事时,小太监郭李子来报,王振摆摆手示意来报的小太监退下,面不改色的对我说:“陛下,奴才出去一下,一点事情处理完即刻就来”。
“既然如此,王先生尽快回来,真还有大事等着跟王先生商量呢?”
我不知道的是此时来报的钦天监章九灵,因测到异象,赶来宫中禀报,而被王振挡了下来。王振出去之后问:“什么事情?竟然敢惊扰皇上。”
钦天监回答说:“回王公公话,这天象显示虽然众星拱月,但是紫微暗淡,最近我朝可能有大事发生,本月中有百年难见之天狗食月之征兆。虽然对此事,臣未有全解。不过臣遍查史书,发现历史上曾有过此象,不过那个时候是紫微星明澈,帝星耀眼,天狼星暗淡,史载:“尽边事,利中华。此次征兆则恰巧与之前相反。所以臣斗胆请求觐见皇上……”
“行了,你下去吧,皇上现在正有大事等着决定呢?干扰了皇上的大事你吃罪得起吗?再说你有没有确凿的证据,凭什么就认为这是有害本朝的大事。”钦天监正要再言,王振不耐烦地说:“行了,行了,下去吧。我知道啦,这事情我来说。”
钦天监拱了拱身子,向宫门深深一揖,然后说道:“那就有劳公公了。”
看到王振从外面走进来,我上前问了一句道:“什么事情?”
“钦天监来报,尽边事,利中华。”王振说道。
我没有在这件事情上过多揣测,因为对于国家异象,这种事情毕竟史不绝书,多少年来我大明安享太平,未曾有过任何灾祸,这种奇事也没有什么怪异的?
我继续开始与王振分析来自北方的威胁 ,王振提出:“之前曾与陛下商议过北方鞑虏残暴没有人性,不怀我中华恩德,尽思掳掠我国,数世以来,我朝对之宽容忍让,一味以德报怨,不想他们变本加厉。所以,我认为陛下春秋正盛,正是为国家建功立业的好时机呀,陛下应该乘着眼下,敌人还没有壮大之际,迅速出兵选将,以雷霆之势荡平北虏,建不世之功勋,利子孙千秋之基业。”
“王先生所言,倒是甚合朕意,朕及冲龄,即受先师教诲,一日不敢忘记振兴我朝之念想;而今继位已久,四海安然,唯独北方不靖,是朕之所虑。现在正当其时,瓦剌犯我,此我大明百年之耻,必血洗之。”
“‘陛下,既然决心一战,应当早下定论,尽早出兵,不可稍做迟疑,否则战机稍纵即逝。望陛下慎之。”王振又一次补充道。
“我意已决,定要出兵,而且我还想仿照先帝爷亲征瓦剌,定要尔等蛮族俯首称臣。‘’
因为事关重大我决心朝议,来决定是否出兵,大部分臣僚议决不宜出兵,劝我慎重行事,尤其是几个兵部大员,兵部尚书邝埜拼死力谏,兵部右侍郎于谦也是提出自己的异议,认为不宜仓促之间出兵,怎奈我因为已经在心里面决定了,又怎么会听从呢?别人越是劝导我,我越是想要立即出兵,二十多岁的方刚血性总是带着莫名的执拗,自己决定的事情我就觉得一定得这么办。
于是,我下令说:“我意已决,不要再劝,传命下去,即日起,兵部立即调动各路大军齐集京师,另外户部尽快的筹备饷银和粮草,军器监为每一个兵士准备好装备,二十日之内大军开拔,由我亲统大军直捣黄龙。”
兵部尚书邝埜问道:“既然出动大军,陛下可遣一边将,足克瓦剌,何苦劳耐至尊之驾?”王振听罢我的话,大怒道:“陛下亲征,乃是陛下自决,何劳老尚书费心?难道你怀疑陛下的才能吗?”
“老臣不敢怀疑陛下,不过这瓦剌一边蛮之国,陛下根本不必与之相抗,况且我朝良将众多,陛下只需遥控指挥,即可坐等大军凯旋,何必去冒这个风险呢?况且刀剑无言,恐有伤圣体,臣等罪莫大焉.”
“既然老尚书如此有心,就随军伴驾吧,你的工作就交给你的副手兵部右侍郎于谦接任。”
“陛下,陛下,请听老臣一句忠言吧。……”
廷议的结果对我没有任何影响,因为这一切都是我做给人看的,我希望证明自己,以前是太皇太后主事,后来好不容易我自己主事了,却发现这班老臣全部当我没有什么才能,我偏就要证明给他们看,我可以做到,我一定要告诉他们我做的会更好。
这件事就这样简单粗暴地决定了,我这个仓促的决定改变了我的一生,我也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如果历史可以重演,一切可以重来,我或许不会在做出这个决定,可是年轻的我根本管不住自己想要出名的欲望,虽然我是个皇帝,为尊九五,人人畏惧,可是当我面对着天下臣民之时,我还是禁不住的想要去证明我可以成为一个优秀的皇帝,光载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