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着孙子们铡草的老头
那老头大约出生于1880年左右,当时鸦片战争都发生了数次,整个国家贫困不堪,处于社会底层的老大爷,以几亩薄田赖以生存的老大爷能活的怎么样呢。
他很勤劳,从年轻的时候就很勤快。但家境一般,好在娶妻之后,努力生活,生下了好几个男丁。
而他除了平时辛苦耕作之后,土里刨食外,还有另外一个营生。去扒死人身上的衣物,自己穿或者送去当铺换一点钱。
不知道这个老头,从什么时候开始发现了这个秘密,不知道他是否都是清晨雾蒙蒙的时候,独自去干这个渗人的活。
不知道村子里面的其他壮年老力,为什么不去做这件事?
他一直干了很多年,也许你会问哪里有那么多死人让他去扒衣服呢?当地的死人不都是及时入土为安,黄土埋葬么?难道这老头是盗墓的么?难道这老头是风水先生么?
不,不,他只是个平凡的老头,一辈子操持农活的贫苦老头而已。
这一切缘由还需要从村子不远处的那条河和那座庙宇说起。
那个大河很宽,尤其是缓缓流到这三五个村子后变得河湾很宽,四周柳树杨树环绕,几乎每棵高大的杨树树顶都有一个或数个老鸹窝,傍晚或者阴天的时候,老鸹总是呜呜的叫个不停,显得这道河湾更加恐怖了,在河湾的转弯处不远的地方,就坐落着这个小小的黄庙,说不清到底是哪些乡绅捐款何时开始修建的了,供三乡五里的善男信女,以及那些对生活报有美好祝愿的人,来烧香祈祷。
那座庙的旁边就坐落个小小的客栈,这玄机就出现在茅草屋客栈中。这是个月黑风高夜的客栈,和十字坡孙二娘经营一样的业务,都是做无本的买卖。
而方圆几十里只有这个可以落脚的地方,又必须要从这个地方穿行,才能从南到北行走,或者从北到南贩卖货物。
那南来北往的客商或者行人,最后都被一杯蒙汗药后殒命在此。身上的财务一般都被店小二或者客栈老板给洗劫一空,然后将人拖到河湾的茅草深处随意一丢。
那个老头就是发现了商机,发现了可以从死人身上扒衣服的秘密。
终于有一天,他在拔衣服的时候,摸到了沉甸甸的冰凉的东西,他一阵心惊,不知道是什么意外,等他小心的掏出来之后,定睛一看,原来是一锭金元宝。
他赶紧环顾四周,没有一个人影,这静谧的早上,大多数农人还都在睡着,没有起床下地干活。
他屏住呼吸,悄悄的连死人衣服一起卷起来,将那锭金元宝一起揣到了怀里,故作镇定的走回了他的家。
一推开门,他的媳妇已经在打扫院子了,他赶紧栓上门栓,给自己的媳妇说:孩他娘,快点过来,有事给你说。
那老大娘不解的望着这老头,还是停下了手中的扫帚,跟着老大爷一起进了茅草房。
老大爷神经兮兮的缓缓掏出衣服,说:你看!你看!说话间就亮出了那个金元宝。
那老大娘也惊呆了,她知道自己的爱人每天清晨去河湾密林杂草处扒死人衣服,已经够晦气的了,她也不想让自己的爱人这样做,耽误阳寿的事,可是日子太艰难了,有了这几件衣服,换来的钱财,才能保证一家人喝上稀粥不饿肚子。所以自己就没有说什么。
但是今天,不知道他竟然掏到了个金元宝,这下全家人就不用再饿肚子了,男娃儿们也能娶上媳妇,不用打一辈子的光棍了,最好再能置上几亩地,这样孙辈们也能年年有庄稼,不用饿肚子了。
想到这里,老大娘自己笑了起来,赶紧说到:咱们快放好,说不定庙旁边的客栈的人会来问,咱打死都不能说啊,这么多钱埋哪里比较好呢?
老大爷也开始脑子飞快的转起来了,埋到院子里梨树的地下吧,咱们一年后再掏出来。
说干就干,夫妻俩一个掏土,一个挪到箩筐里,很快一个大坑出现了,他们小心翼翼的连着衣物和那个金元宝一起埋了进去,还把箩筐里的土原封不动的填了进去,另外又覆盖上一些柴火。
干完这些,夫妻俩都松了一口气,老大娘又扫起了院子,老大爷去了不远处的地里侍弄庄稼。
半天后,客栈的老板还有店小二,还有几个打手一起找到了老大爷的家,刚好老大爷从农田里回来,再喝野菜高粱糊糊,他们一群人咋咋呼呼的声音隔着墙头都传到了老大爷的茅草屋里,他顿时给自己的媳妇使个眼色,嘴型暗示她,千万不要露馅了。
这时迟那时快,一群人已经闯进门,老大爷只得陪笑到:你们有什么事么,快进来喝完水哈。其中领头的人扯着嗓子大骂着让他交出金元宝,老大爷一脸无辜的说:金元宝,什么金元宝啊,别说金元宝,俺家里连个袁大头都没有,太难啦,这日子,一年景不如一年,下次还野菜高粱糊糊都喝不饱啦,说完还抽泣的抹了抹鼻子。
领头的人听到这里,声音缓和了许多,他知道乡里乡亲的日子都难,不然自己也不能走上杀人越货的行当,这损阴德的事,所以他再三强调说:你真没有见到么?你真没有摸到么?
老大爷瞪大自己的眼,说:俺从来没有见过,更没有摸到过。
一番口舌之后,老大爷家又恢复了平静。
老夫妻面面相觑,一阵后怕。
过后几天,那群人又来询问了两次,但见老大爷面不改色,一脸信誓旦旦的表情,最后暗自骂了句:真是倒霉!白白的丢了锭金子,真不知道是哪个挨千刀的人抹去了呢。这遭生意算是白做了!
老大爷的生活又恢复了平静。
一年后,他才掏出埋藏在地下的那锭金子,购置了五十亩旱地,又买了两个骡子,一家人的生活渐渐好了起来。
但是他还是喜欢秋天去玉米地打玉米叶子,摞成一捆之后,再用扁担挑回家,用破旧的闸刀闸好,用来喂牛、喂骡子。
他喜欢领着三五岁的小孙子们一起去地里劳作,从头开始教起那些小孩子们关于农田农耕方面的技能。而小孩子们天真烂漫,一会就学累了,跑着去捉蛤蟆了。他也不恼怒,乐呵呵的看着。
即便是家里的光景一年强似一年,他还是改不了吃饭舔碗的习惯。每一碗稀饭喝完最后一口后,他总是用舌头转着碗边缘舔一圈,直到干干净净为止。
后来,他的儿子中有人外出读书,成为国民党军队中的小官,他临终的时候也是全村披麻戴孝,风光大葬。
老大爷临死的时候,选择居住在第二个儿子家,而第二个儿子膝下又有5个儿子。老大爷靠那锭金元宝发家置地100亩,分到二儿子的手里只有20亩,而二儿子的五个儿子每人只能分到四亩地。
那个陪老大爷一起下地打玉米叶、铡草的小男孩长大娶妻之后,只有四亩农田来维持一家人的生活,日子渐渐痛苦难耐。
此处止笔!
李二姐写于2019-12-24 上午10:04分
一百多年前的老人们(一)
最后编辑于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1.Installing default JRE/JDKsudo apt-get updatesudo apt-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