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见平遥
国庆节,两个好朋友结婚,一个是初中密友,一个是高中知己。一个在西安,一个在太原。都在三号,因为据说是个好日子。但无奈不能分身,只能先参加西安好友的婚礼,第二天赶到太原。而有个发小,五一在运城结婚,因为当时挺忙,没能参加,所以决定这次去看看她。坐车火车去看你,这是第二次。除了和朋友相聚的快乐,旅行本身也是一大乐事。无奈天生好静,不爱运动,所以,非得有个事由,才会跑出去,顺便好好享受一下旅行的感觉。
从未到过山西,此行更是匆忙。在离开太原去运城的火车上,听了在平遥的报站,一下子精神了很多,因为名字如此浪漫,所有的印象就是平遥好像很有名,好像是个古城。而且,有时候会和路遥、琼瑶混在一起,尽管清楚后面两个是人名。记得在青岛,有个地方叫即墨,当时冲着名字,就喜欢得不得了,于是刚到那里时把QQ签名改为:“即墨ING”,后来有人说,以为我当时很寂寞。长安,也很好听,很大气,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改名西安。
等到了运城,见过好友,仍然对平遥念念不忘。于是决定从运城重返平遥。说来惭愧,一直想着要一个人旅行,但是一直没有行动过,不是因为时间不够,不是因为不舍得花钱,而是没有一个人旅行的理由。那么,什么样的理由,才会让一个人旅行,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答案,其实,旅行本身就不需要理由。
朋友上班忙,我不忍打扰,也不愿意陪着她,自己无聊,于是买了去平遥的车票,凌晨一点出发,第二天早上6点到。凌晨坐火车,也是第一次。喜欢第一次,有第一次情结。就像很多人有初恋情结,处女情结一样。临行前,让朋友帮忙找了些平遥旅游建议,发到手机上,就这样出发了。
半夜醒来,上了火车,继续睡觉,半梦半醒之中听到平遥两个字,惊醒了,再次听到列车员报站,赶紧下车。一直奇怪人在梦中惊醒的一瞬间,靠什么继续思考。比如这次,背起背包,下车时,有些迷糊,有些冲动,发出这一连串动作的动机,都不清楚。
下车,秋天,6点的早晨,天地还没有睡醒。而我却被冻醒了,头闷闷地,跟着不多的乘客一起出站。朋友细心搜集,给手机上发的那些信息,也没有来得及细看。只记得有人建议,古城墙不用上了,老店可以转转,记得漆器、牛肉、记得古城里火车站很近。原本打算早上逛一天,晚上坐车回西安。但是此刻又冷又困。就糊里糊涂上了一个小三轮车。清晨的平遥小县城车站,没有大城市的灯火辉煌,车子只走了几百米,拐个弯,视野顿时变得很开阔。不远处,是低矮的城墙,和被城市逼得退居一角的庄稼地。如果是没有见过城墙的人,一定对这城墙大为感叹,但我在西安上学,工作,城墙就像隔壁家的威严而神秘的老人,常常见到,便兴奋不起来。但是喜欢从城市到荒野的这种突变。
车子走在青石板路上,车夫边走边跟我说这听不太清楚的方言。大概意思是:“我看你是小孩子,所以带你去便宜的地方。”这才想起朋友给的建议,但为时已晚。不过喜欢坐在三轮车上,颠簸在城市与荒野边界的感觉。车夫沉重的呼吸声,因为冷而发出的咳嗽声,车子上下颠簸的咯噔声,都让我顿生暖意。
当车子拐进小巷子,车夫带我到一个农家乐时,我知道自己上当了,但是懒得再找别的店。就在铺的花花绿绿的土炕上睡着了。
一觉醒来,8点。简单收拾一下,拿着从车夫那里买来的地图,准备出发。
和店主道别,走出大门,置身于青砖矮墙的小巷子,仿佛一下子到了另一个时空。在这样的时空中行走,脚步不由自主地慢了下来。就像在美女面前驻足的男士,在漂亮衣服前驻足的女人一样。在这里驻足,也许是有太多类似情景的回忆浮上心头。
路过一家门口时,跑出来一条可爱的小狗,跟在我身后,喜欢他的眼神,似乎历经沧桑,但依旧执着。于是驻足,拿出相机,为它拍了照片。
出了巷子,沿着景点最为集中的西大街一路漫步。
买了通票,开始步入第一个景点,日升昌。
没有导游,没有同伴,所以一个人慢慢看,细细品味。这对于一个没文化、历史常识极度匮乏,对古建筑不感兴趣的人来说,有点难度,所以,一向不喜欢逛人文景观,看不懂,没感觉,觉得都是房子,寺庙。
但是即便如此,还是有基本的审美观的。踏着棱角被无数双不同时代,不同身份的脚踩得残缺不全的青砖台阶,走进悬挂着日升昌木匾的古老大门,我睁大无知的眼睛,打开沉闷的心扉,迈出笨拙的双脚,去感受这个古老的建筑。
老房子,是很多人的情结,因为它见证了历史,演绎着沧桑。
看着简介,走进小间,不时迎头碰上真人大小的蜡像,身穿马褂,在账房、在会客厅中演绎曾经的岁月。
而屋内的每一件摆设,都勾起我对爷爷奶奶健在时的老家的记忆。
斑驳的雕花木门,每一次开合,都发出咯吱声,那声音,唤醒了对奶奶遥远的思念。多少女人,曾经在此或晒着冬日的太阳,或浆洗家人的衣物,或挑逗懒懒的猫咪,或纳着带着男人走天下的千层底,或斜倚木门,翘首盼望归人。
鲜绿的小盆植物与古老的案几、油灯、算盘演绎着历史与现在。这里,是男人们的战场。他们驰骋商场,运筹帷幄。
厨房,是女人的天地。灶台,是女人的舞台。一直觉得,每一个女人,都是伟大的厨师。且不论她手中的饭菜是否地道。但对每个人而言,最好吃的,永远是老婆、是妈妈、是奶奶是外婆做的饭。因为每一次切割、揉捏,每一次蒸煮煎炸,每一个柴火燃烧的噼啪声,每一个火苗,每一缕青烟,每一股蒸汽,都凝结着一个母亲,一位妻子对全家老小的爱。那种爱,化作各式各样、各种口感的食物入口,酸甜苦辣,尽尝百味。
墙上挂着的老式家具,都曾经是家里的必需物品。
那种杆秤,通常用来称粮食和米油盐,记得弟弟小时,爸爸妈妈曾经用它来称弟弟的体重,用钩子勾着系在弟弟腰间的围巾。
窗口的美丽,在于突破,和无限种可能。
见识了交错的屋檐,终于明白,在古代,飞檐走壁,其实没那么难。只是需要具备超强的弹跳能力和臂力。
吊椅,春秋季节,女孩子们坐在上面,无论聊天、嬉戏、读书、冥思,都是最美的风景。
不知不觉,在美丽的古城徜徉了一天,双脚疼痛不堪,一看地图,古城虽小,却只逛了几个景点。回到住处,稍稍休息,吃过晚饭,决定再呆一天。步行到火车站买了第二天的车票。回客栈休息的路上,放眼望去,灯火阑珊,想起动画片《千与千寻》中千寻迷失在鬼城的情景。我也要迷失了,却是心甘情愿,于是租了一辆自行车,拖着背包决定骑行一段。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能遇到这样的灯火阑珊足矣,无需寻觅佳人。
晚上9点的街道。稀稀落落的行人,车子在青石板路上晃晃悠悠地前行,走走停停。灯笼,是无数中国人的情结。夜间的灯笼将老街道装扮得像一个美丽、幽怨的姑娘。
出了步行街没多远,就到了城墙脚下,路灯昏暗,有的地方一篇漆黑,有些忧郁,要不要继续走,回想起地图,古城不过如此大小,走他一通又何妨,丢了有何妨,遇上坏人也不怕,因为无才无色。于是继续上路,方向感极差,绕来绕去,正在为怎么走发愁,不想转一个弯,竟然回到了主街道,于是长舒一口气回住处休息。迷失,有时候,真的很好,尤其是不必赶路,轻装前行的时候,何况是在这小小的,美丽的古城。
第二天,去了县衙、城隍庙、文庙,没了第一天的新鲜感,加上对权威的东西不敢兴趣,有些匆匆,有些疲倦,有些赶时间。中午坐在台阶上休息,任秋日的阳光亲吻脸颊,和风拨弄头发,树叶沙沙吟唱。有阳光的地面,干爽如刚刚晒过的棉被,被影子遮着的地方,清凉如古井边上的苔藓。
托腮翻阅在天主教堂买回的小册子间,听见有游客轻声说:“看,那个女孩!”
是否我也成了别人的一道风景?
头顶蓝天,脚踩大地,历经风雨,郁郁葱葱。难怪世人不厌其烦地赞美它们。
身在平遥,时间凝滞。
出了古城,穿越回当下。
拖着疲惫不堪的脚步,告别古城。
再见,平遥!
写于20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