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还有多少人记得,那个自杀去世的北大女生包丽?
2019年10月9日,包丽在微博上留下了“我命由天不由己”的遗言后服药自杀,随后被医生宣布脑死亡。
在她和男友牟某某的聊天记录中,牟某某多次向包丽施加语言暴力,甚至要求包丽拍裸照、怀孕、流产、结扎。
包丽在这种精神虐待下选择了自杀,但牟某某只是被舆论指责,始终没有得到法律的制裁。
直到前两天才传出消息,牟某某于6月终于被警方逮捕。
虽然坏人得到了制裁,但包丽本人已经在今年4月因医治无效死亡。
回顾她和牟某某相处的经历,我们难免会觉得非常困惑:
为什么一位能考上北大的高材生,又是学生会干部,智商情商都在线,会被男友精神控制,任由对方摆布?
美著名精神分析师罗宾·斯特恩的这本《煤气灯效应》,帮我们揭开了包丽事件背后的真相。
原来,在我们生活中,广泛存在着一种隐形的精神控制,在操纵者的驱使下,我们会逐渐失去自我意识,怀疑自己所坚持的一切,最后乖乖地听命于人。
这种精神控制,是各类型精神虐待和情感操控的鼻祖。
看完这本书,你就能发现,那些心术不正的人,如何利用人性的弱点,一步步把人拉向深渊。身为普通人,我们又该如何摆脱这种有毒的亲密关系。
精神控制
只需3步
“对方提出很过分的要求,我当然会拒绝啊。”
这句话是很多人看到精神控制的第一反应——觉得自己不会掉进陷阱。
可问题是,“提出过分要求”只是精神控制的最后一步,在此之前,对方早就做好了层层铺垫。
电影《煤气灯下》,就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少女宝拉继承了姨妈的一大笔遗产,心术不正的青年安东觊觎这笔财富,就利用甜言蜜语把宝拉追求到手,然后对其实行精神控制。
他故意藏起宝拉的胸针,等宝拉找不到时,就说宝拉记忆力变差;
他又故意调暗煤气灯,等宝拉觉得煤气灯变暗,他就说煤气灯没问题,是宝拉在疑神疑鬼。
慢慢的,宝拉真的觉得自己记性越来越差,什么事情都做不好,最后差点被逼疯。
第二个阶段:辩解
面对质疑,大部分人的第一反应就是为自己辩解,寻找一切证据证明操纵者是错误的。
这种做法听起来很正常,但有一句话说得很好:爱的反面不是恨,而是不在乎。
如果对方的话没对你产生影响,那你大可以不理会,他说他的,你做你自己的。
一旦你开始想尽办法说服对方,那就说明对方的话已经对你造成影响。
你容忍不了他的不认可,希望对方能够接纳你的言行,才会想着辩解,但这恰恰掉进了对方的圈套。
比如在包丽事件中,围绕着“处女”问题,包丽向牟某某辩解了几个月,但始终无法说服他。
我们能做的是去看见、去观察,不要因眼见心盲而迷失方向,让爱、怜悯、尊重……让那些使人之所以为人的东西,变成我们的拐杖,指引我们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