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认偏误变体
麦子的第147篇原创文章
(全文2000字,建议阅读时间8分钟)
文章关键词:“认知/思维陷阱/骗术”
有一天你生病了,急急忙忙的跑去看医生,一位年轻的医生开始给你各种视触扣听,然后他说,你这是急性肠胃炎,需要吃点抗生素,每天3次,每次1粒,并且,在你的病情好转之前,情况是会先恶化的,听到这些,你很高兴,后来病痛果然加重了,你回想起医生的话,觉得这是正常反应啊,又过了两天,实在忍不住的你又跑去医院,这次是另外一个医生,他大惊失色,说:“你这是急性阑尾炎啊,为什么要拖那么久,不赶紧做手术是会穿孔的,上次给你开药的那个医生,只不过是个实习的学生罢了~”
熟不熟悉,意不意外?很多人可能都遇到过这种情况,我并不是说医生做得不够好,可能只是当时正好只有他一个经验不足的医生在场,又不能给你耽误病情,情急之下做出的选择,没酿成大错已经是万幸了。
不过,今天,我想要和大家说的是类似于这样的一个思维陷阱——好转之前会先恶化的陷阱。这种陷阱是确认偏误的一种变体,在之前的文章中我们已经详细的解读过关于确认偏误了,但这种变体的思维陷阱,还是很容易让大家掉坑,为什么呢?
因为这种情况往往出现在你们的知识或信息不对称时,你没有太多时间去研究某个专业领域的事件,只能依赖专业人员,所以,对方总是喜欢把情况说严重一些,并且告诉你情况很可能会越来越差,这个时候会出现两种结果:
1、情况真的很严重,并且越来越差了,你会觉得对方事先已经这么告诉你了,这证明了他的预言,出现这样的情况是正常的,不要担心,你也不会怪罪于他;
2、如果情况好转了,你非常开心,如果他再来美言几句他的功劳,这时候你对他,就不仅是佩服了,还有非常大的感恩在里面。
所以,无论后面出现什么情况,事先把情况说糟糕一些,并且一定要说情况可能会先恶化,总是对的,基于逻辑和利益的博弈,对方总是会这么说的。
这里我就要专门讲讲有一些骗子,是怎么利用这种思维漏洞来骗你的了,如果你是一个公司请来的职业经理人,其实你对该公司的运营和存在的问题一窍不通,甚至连本身的企业管理技能你也只是半吊子,你又想赚取一笔巨大的佣金,怎么做呢?首先,你要表明现在公司的情况有多糟糕,并且预言将来会有很长的一段时间是会持续走下坡路的阶段,你还要做出一些具体的要求,比如“部门改组”、“压缩预算”、“定期考核”等措施,以表现出你的“专业度”,但是你故意不说,这个“下坡路”会走多长,结果你都知道了,无论公司情况是否好转,他都站在有利的一面。
说了那么多生活中这种思维陷阱出现的原因和案例,我们来看看如何避免这种掉入这种陷阱,有以下几种方法可以尝试;
方法一:一定要有时间限制,有监控指标
从这种陷阱出现的原因我们就知道,他利用的,就是你们的信息差或知识差,而时间,就是验证他的谎言的最佳办法,如果你要求他给你一个明确的时间限制和有哪些监控指标的话,你就可以通过时间来检验他的谎言,他的骗术就不那么容易得逞了,或者,至少是不容易得逞那么长的时间。
方法二:不懂就问,多查资料多咨询
不要担心表现得不懂会丢脸,因为正是因为你们有差距,所以你才会去询问他,并且,现在的互联网那么发达,别把这个好用的工具拱手让人,自己简单的查询一下,一些基本的知识和科普,你马上就可以知道,不会耽误你多久的。
再不济,你也得多问几个人,用他们的问题和答案来互相作证,这时候,你能听出谁撒了谎,谁是那个想骗取你钱财还想邀功的人,并且,你也能了解你目前问题的基本情况。
方法三:用知识培养自己的警觉性
这就是我们经常学习这些思维漏洞的终极目的了,我把这些思维漏洞告诉你,江湖险恶,当你听到别人利用这些漏洞的时候,一定要马上引起警觉,调用我们之前学习的知识,来反思他可能利用到你的哪些思维漏洞,然后用我告诉你的方法去检验,一定能让你少掉入陷阱中。
总结:
到了文末的总结了,我想延伸一下今天的内容,别相信什么失败是成功之母,这都是一些屁话,只不过是一些自欺欺人的假象和别人对你的安慰罢了,在生活中也好,工作中也罢,马太效应都是存在的,好转之前,不一定会恶化,只有连续的成功,才是成功之母。人生短暂,长久的失败,不仅让你资源枯竭、信心全无,更重要的,是让你忘记了,成功是什么样的滋味。
我是尾巴~
❤在这里,看见成长的自己❤
我是麦子,三甲医院里能唱歌的,唱歌里最能码字的摇滚医生~
欢迎在留言区与我互动,或查看我的历史文章,里面已经有100余篇共30万字原创成长类干货文章!你的关注和转发是对我最大的鼓励~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