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发过一条朋友圈,叹息我们花了一个月时间去做一个页面,其实这个描述不太恰当,应该是花了一个月做一个功能,呈现出来的是一两个页面。
具体功能是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过程相当坎坷。最苦涩的那几天,基本是白天收集需求,晚上要求测试好并且上线。时常会预想到晚上可能很晚结束,甚至通宵。
后端同事作为主要输出,在现场要在短期内理解第三方系统几十张数据表关系,并且对接数据以及开发数据同步程序。这其实都是次要的,主要还是要面对客户的催促和责难,压力相当大。
在最难的那几天,我相当担心他们被困在客户现场出不去,直至身心崩溃。
现在回头看,我们走过不少弯路,例如被『高并发』所绑架,以至于初期得出不太能保障业务稳定的方案,后面及时修正,项目基本稳定运行一个多星期。可以得出结论是这个重点还是理清业务以及数据表关系,然后来一手毫不含糊的CRUD,一手稳健的定时任务,对于三个资深的后端工程师来说,是没有技术门槛的事情。当然后面还有些小问题,但90%都不是我们的问题。
至于为什么会被『高并发』所绑架,主要还是早期友商给客户带来忧虑,所以对性能提出高得超出业务本身的诉——按我对服务端浅薄的认识,友商可能是犯了一些很屌丝的错误,而并非比较高级的性能问题。由于没有很直接的证据,所以就不提了。
可以看出,这个项目投入产出比不高,但确实耗费了整个开发组最高的响应速度和强度。唯一亮点可能是比以往项目的活跃用户都要多。同事调侃道,这个项目仅有的收获是搞懂了nginx一些配置,而我……也只是搞懂了webpack一些配置。
作为组里面的页面仔,相当惭愧。在工作量不算很大的的情况下,领导依然派来增援,都是技术水平都比较高的小伙子。但由于信息传达不是很清楚,分工失误,屡次差点拖了团队后腿。在我看来,一个政企软件项目,如果是被前端拖累进度,是非常不合理的。因为只要足够聚焦业务,前端开发是基本不可能有难题的,问题只有开发效率问题,需求问题,人力问题,没有技术问题。
在匆匆忙忙交付后,我苦闷了一两个小时,并且怀疑自己是否不再是全村手速最快的前端开发了。
在这次经历里,相信不只有我感受深刻:一个项目有一个人专门沟通需求,挡掉需求,整理需求,实在太重要了。这直接影响到开发过程中的慌乱程度和心理体验。在项目中后期,我们组出生于96年的产品小伙终于进场,青春洋溢,平息纷乱,文笔美如画,诗一般的需求文档代替口口相传。
另外,我很佩服我们的测试。能通过后端的口述迅速理解了数据库表关系,实现由页面到数据库表的全流程测试。尽管她一直强调对自己的定位就是在界面点两下的测试员,需要她的时候还是倾尽所有,包括后面充当了半个客服职能。在我认识的已婚妇女里,她的确是最优秀的技术员,没有之一。
通宵赶进度,攻坚技术与业务难题,看起来像是奋斗逼的热血故事。但这不是值得提倡的,健康的职业环境应该有健康的作息时间。
但值得奖励,这是毋庸置疑的。
我们组也没有奋斗逼,更多的想法是赶紧做完,等发工资,对小钱有点小期盼,并没有宏图大志。偶尔盘算着还有多久被公司淘汰,被行业淘汰,被淘汰后的后路该怎么走。仅仅是因为优秀的职业素养与责任感,让我们面对工作上的苛刻情况时,无法狠下心肠。
如果有人看到这里,可能会有比惨的冲动。
我们不比惨,我们一起祝愿各自所在的行业,永远965,准时发工资和奖金,定时涨工资,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