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罗马中心火车站北面不远的地方,有个共和广场。 广场一侧有几幢看起来像断墙残垣的红色建筑随意的挤在一起。 不注意,还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只是临街的两扇门上的人像雕塑引起了我的注意。
我猜想,这地方一定是有什么来头的吧。
推门进去,果然眼前豁然一亮,里面的富丽堂皇景象令我大吃一惊,难以置信。 你看,在这极其宽敞高挑的大堂四周,到处是精雕细琢的华丽装饰,色泽艳丽却又非常和谐。
高高的罗马式拱顶呈现出一种亮丽和庄重并存的氛围。 而看似朴实无华、不露声色的门厅两旁,还摆着几尊极具现代艺术气息的雕塑。而且,一阵阵清凉送来,从热浪滚滚的罗马街头走进这里,立刻清爽无比,心旷神怡。
一查,我更是一阵惊喜: 原来这里是赫赫有名的罗马天使與殉教者聖母大教堂。 更让我感到兴奋的是,这座教堂竟然还是米開朗基羅的作品!
这座教堂的前身是建于古罗马时期的戴克里先浴場。 到了1563年至1566年间,米開朗基羅受命在浴場废址上建造一座教堂。 他利用浴场原有温水大厅的宏大的建筑空间,并向前后左右延伸,造成了现在这样呈十字形的巨大立方体空间。尤其是教堂巨大的罗马式拱顶有近三十米高,整个大厅庄重、恢弘、明亮,全然没有肃穆之感。
这座教堂原是为那些知名或不知名的基督教殉教者而建的。教宗庇护四世的墓穴也在此。在意大利王國時期(1870年至1946年)它还曾是正式的國家教堂,所有的國葬在此举行。 更特别的是,曾经是世界标准的羅馬標準時間的子午線就镶嵌在教堂正殿的拼花大理石地面上。 而引我进来的青銅門门上则是著名的波蘭裔雕刻家伊格尔(Igor Mitoraj)于2006年专为其创作的“圣约翰殉教者”雕塑。
更令我惊奇的是在大厅一侧有个小门,门口有一指示牌,上由中文写道:圣人伽利略。
伽利略? 这个从小就耳熟能详的名字,怎么会在这里呢? 带着好奇,我走进门去,穿过一个小小的展厅,眼前一亮,来到了一个古老的庭院。
迎面高高的墙壁上,有一尊很大的铜质雕像。 这就是伽利略吧?
环顾四周,找到一个也是铜质的铭牌,上书(中文): 圣人 伽利略 ,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主任李政道设计, 二零一零年四月二十八日敬献。 原来这座铜像还是由李政道代表中国政府捐献给罗马的呢!
谁都知道,伽利略是著名的意大利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和科学家,被尊为现代科学之父。 但在四百年前,他的学说触犯了罗马教皇,被当时的宗教审判所谴责迫害。
虽然在逼迫之下,晚年的伽利略做了忏悔,但仍被处以终身监禁,成为罗马教廷历史上宗教迫害黑暗的一页。 后来教廷曾多次试图纠正对伽利略的谴责,直到一九九二年教皇保罗二世彻底推翻了所有对他的指控,并对这起在宗教史上“不理解的悲剧“表示了深深的遗憾。至此,伽利略才被尊为圣人,成了名副其实的殉教者,进入了这座著名的殉教者大教堂。
走出教堂,仰望天空,想到生活在今天的我们是何等的幸运。 正是有了这些殉道者的牺牲,才换来了今天科学与信仰共存的局面。 当年伽利略站在宗教审判所前面时郑重申明,上帝给了人类两部伟大的书籍:《圣经》和宇宙,并坚称这两部书不可能互相矛盾。
科学与信仰,不一定互相抵触。 今天的我们何不敞开心扉、张开科学与信仰的双翅,同时享受这两份珍贵的礼物呢?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