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中旬的时候,区教研员要来我校听课,我准备了一节公开课,先在一班试讲,再在三班正式上。
在一班试讲是在第四节,课堂气氛特别热烈,学生几乎等不及举手、迫不及待的要发言。有同学在发言过程中出现了错误,我便顺着错误展开讲解,学生们理解更透彻。整节课下来,师授、生学,一切都是恰到好处,效果非常好。
接着便在三班正式上课。那是下午第一节。同样的教学内容、同样的教授方法,整个班里非常安静,学生们不举手、不发言、不讨论,安静的让我心慌。我的整个节奏都乱了,越讲越快越讲越快……好不容易下课铃声想,到了吃午饭的时间,孩子们活跃了,叽叽喳喳说个不停,我的内心却无比的沮丧。
我陷入了深深的反思。为什么同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在两个班呈现的教学效果却截然不同?因为孩子的性格不一样?确实一班的孩子更闹更爱表达一些;因为上课时间不同?确实下午第一节课学生会比较困。这些就是决定因素吗?不是!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是不是因为我这个班主任一直太强调纪律太强调完美,所以造成孩子们不敢随意表达的结果?他们不敢乱说乱做,一是怕违反纪律二是怕做错?
我的内心五味杂陈。纪律好确实有助于自己和别的科任老师更好的上课,有助于提高课堂效率,但,上课死一般的寂静让我更恐慌。。。孩子们的想象力呢?孩子们的天性呢?孩子们自主学习的创新能力呢?一班的孩子积极回答问题答错了反而可以更好的推进课堂,三班的孩子一句话都没有,课反而上不下去了。。。
对于自己管理班级的理念和方法,我陷入了深深的自责和反思。我甚至想到了自己的两个孩子,姐弟俩性格有很大的差异。遗传当然决定了很大一部分,但,跟我的教育方法有没有关系呢?老大我管的多,强调规则,强调“思考清楚、落笔即正确”,她不够大胆、不敢尝试,怕做错,细致谨慎。老二我管的少,基本是放任,他没太多规则意识,外向、胆子大、敢说敢做,稍显鲁莽。
痛定思痛后,我决定做出改变,我决定用平和的方法教育我的孩子和学生,鼓励他们犯错,鼓励他们多说,因为犯错也是学习的一部分,代表了他们在思考。我不再那么严苛的囿于规则,偶尔孩子们兴奋了上课插嘴讲话我也是抱着欣赏的态度。因为,对于小学的孩子们来说,热闹总比死一般的沉寂好。我变得更柔和更包容,如果我们班的孩子真的是天性更内敛,那我更应该用柔软去改变他们。
同时,我也反思了自己在教学经验上的不足。一个真正优秀的老师,面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课堂都可以灵活驾驭和处理。对于过分热闹有节制的方法;对于过分安静有鼓舞的方法。而我面对突发情况只是一味的着急,没有立刻调整自己的思路和方法。
学海无涯,不仅适于学生,也适于老师。愿我能从点滴的教学工作中获得更大的进步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