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数:1715
大家好,我是书玉,今天分享的模型是我们的行为模式,它是我们沟通的基础,不管是与自己沟通,还是与他人沟通。与自己沟通,我称之为“内自省”。接下来的8分钟,我们将一起分享这个模型,同时一起探讨如何落地“吾日三省吾身”。
分享共3部分,在模型解释、应用与思考。
在聊模型之前,我们先来分享一本书,叫《关键对话》,它在面世不久,就高居亚马逊畅销书榜首。书中大笔墨都是关于沟通的方法与技巧。如果用“道法术”对认知进行分类,上述的技巧,只能称之为术。弱水三千只取一瓢。我更关注书中的道与法。当下跟大家的分享的“行为模型”,就是我从书本汲取的道,是一个看似简单的图示,就是右下方的行为模型,由一个箭头和4个词语组成。
行为模型包括的4个词汇,分别为事实、故事、情绪和行为。箭头从左往右,展示4个词汇的发生顺序。
常常,我们有此行为,都会说,我是迫不得已,或者这也是我的无奈之选。而这个行为模型则是给我们狠狠地扇了一个耳光。我们的行为,大多由我们的情绪决定,也就是系统一;而情绪由我们自己编织的故事决定;而故事的部分素材来自我们眼中的事实。
我们再反过来阐述一下,我们处于复杂世界,我们眼中所见,耳中所闻,也只能是某一事件事实的局部,为了对这一事件有个整体认知,我们的大脑会自动脑补不完整的地方。
举个例子,我下班回家,看到女儿在玩IPAD。火一下蹭蹭蹭上来,开始训话。
套用这个行为模型,我们逐一拆解。下班回家,我看到的是事实是,女儿此刻在玩IPAD,我的情绪是生气或愤怒。中间的故事是什么?是什么东西让我如此冒火?
如果女儿时间管理水平较高,利用下课时间就把作业做了差不多,此时她已完成,所以在玩IPAD休息,我会如此冒火吗?
如果女儿下课啥也不干,放学就开始玩IPAD,一直玩到我下班回家。我的表情又应该如何?很明显,只有第二种情况才会让我生气。而不管是上述哪一种,都只能是我脑海的假设或故事,因为当下我没有更有的时间了解所谓的其它事实。
所以这个公式括号的未知数,就是我们的故事。
如果你在跟我的步骤,你可以思考一下,行为模型的关键是什么?你真的如此确定,大多情况你的行为是你的看到的事实而决定的吗?
故事,才是我们行为的方向标。如果你给自己讲个好故事,你的行为是积极的;如果你不幸给自己脑补了一个坏故事,你的行为则会往消极发展。这正好与积极心理学的理论不谋而合。
基于这个模型,我们还可以理解,为什么要广开言路?为什么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我想其中一个原因是,通过更广泛的听与看,让你获得的事实更完整,减少脑补故事的机率。
所以,要么不讲故事,要么给自己讲一个好故事。
接下来,分享模型在我生活中的应用,我称之为结构化的自省、沟通与探索。
这个次的分享,以结构化自省为例子。曾经我是一个情绪较着急的人,喜怒哀乐全上脸。随着年龄渐长,才知道,这并不是所谓的个性张显或君子坦荡,而是我还没有能力控制自己的情绪,也就是说,我被情绪所控制着。而立之年,我也开始学习“内自省”。但要省个啥呢?怎么省呢?没看到书中有教。在接触《清单管理》这本书时,我开始细化“内自省”的内容。负面情绪当下,先疏导情绪,尽可能准确地描述当下情绪,是伤心、愤怒、妒忌、失望、焦虑、恐惧,内疚?亦或是哪几个情绪的叠加?在此刻的负面情绪下,我的表现是如何的?想哭、手抖、想离开、还是想骂人?专注自己的情绪,会产生心理位移的效果,也就是我离开了我的身体,在观察正在情绪中的我。
情绪疏缓后,开始拼凑事实。我有此情绪是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对于这些事实,我是如何判断的?最后是,我期待未来向什么方向发展?为了这个美好的未来,我该做些什么?
这种结构化地与自己沟通,我称之为负面情绪清单,用文字记录,定期复盘,看看自己有哪些思维惯式值得改进。
当你控制情绪的能力在增强时,上述的4类问题,就可以用行为模式的顺序依次开展。将更多的专注力放在事实,而不是自己的情绪。
最后是关于模型的思考。不管是正向,还是反向应用,都是以疏导自己的情绪为前提。深呼吸5秒是不错的选择,不行就再来5秒。
回顾个人过往,任何的情绪着急都是自认为时不我待、事不我待。其实没有什么得必须马上解决的。为自己争取回归理性的时间,据说高手是3秒,你的理性回归时间是多少秒呢?
本次分享就到这里,谢谢大家。最后,也欢迎大家弹幕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