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马小尾。以下内容是我学习九年心理学、育儿,并在带教300+育儿学员过程中总结出来的让自己拥有好情绪的方法。如果你可以做到掌控自己的情绪,无论是在育儿还是其他关系当中,通过语言、行为传递出去的情绪占到70%,因此拥有好情绪就拥有了一份良好的关系。
目录:
一.情绪是什么?
二.情绪来了会做什么?
三.情绪来了怎么办?
一.情绪是什么?
情绪是一种个人的情感体验,由外界事件所刺激形成的一种内心感受。比如一个妈妈看到孩子写作业,一会儿扣扣这儿,一会儿动动那儿,一会儿要喝水,一会儿又要上厕所,这时候妈妈心里就可能会产生情绪的波动。
我们上面说的这个例子当中,这位妈妈体验到的情绪是一种令她感觉不舒服的情况,妈妈看到孩子的样子,会着急,会烦躁,还可能会很生气,我们暂且把这种情绪称之为负面情绪。
与之相反的另一种情绪体验是愉悦,开心,幸福等正面积极的感受,这种体验不必多说,没有人会因此而感到困扰,因此我们说,引导孩子学会情绪管理,其实就是帮助孩子去学会处理我们概念当中所认为的负面情绪。
那么,情绪是怎么来的呢?美国心理学家艾力斯做了如下一个模型,叫做情绪ABC。大家可以看一下,A代表的是从外界来的诱发性事件,C代表着情绪及行为。通常我们会认为是某件事情的发生导致自己产生情绪以及伴随情绪而来的某个行为。我们拿上边讲的妈妈来举例,妈妈看到孩子写作业时候的状态,气就不打一处来了,所以妈妈采用了说批评指责的方式来对孩子进行教育。事实上,在这个事件过程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就是B的存在。B是什么呢?是个人对于事件的看法和认知。妈妈认为孩子的行为是注意力不集中,是不专心,是不爱学习的表现,可能会觉得孩子不够好,所以妈妈很着急也很生气。
倘若妈妈换一个观点,理解孩子的年龄特点,明白小孩子的注意力集中时长确实有限,允许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逐步构建和培养学习力,专注力,允许孩子在过程中犯错误,妈妈的情绪就会平和很多。
总结:情绪是个人对于事件的看法而产生的一种独有的情感体验。
二.情绪来了会做什么?
图片上这个拇指合回来的地方我们管它叫做情绪脑。这部分就负责存储记忆,情感,做出情绪反应。当它发挥作用,我们就有了感受,比如看到悲伤的事会掉眼泪,遇到高兴的事会开心的笑。折合回来的四个指甲盖区域代表大脑的前额皮层,这部分掌控着我们的高级认知,是人类独有的,包括专注力,逻辑思维能力等,当前额皮层发挥作用,我们就可以更加理性的思考,做到更好的去处理人际关系,品行道德的约束,掌控自己的情绪。在这里要提一点,前额皮层是随着年龄不断发育的,在25岁左右才会得到完善。所以对于孩子来说,受情绪脑影响更大,他们具有感知力强,但自控力弱的特点。而成人则更多的能做到理性,相比较孩子感受性会弱。
把中脑比作油门,而前额皮层比作刹车,有情绪的时候,刹车失灵了,油门一直轰着走,就像这张图片上,原本握着的拳头啪的被情绪脑的力量给打开了。
这时候理性就无法发挥作用了,想想看,我们还能做到良好的沟通,控制自己的行为,及时的意识到言行的不妥吗?答案是,不能。相反感受到压力的情况下,只会做出战斗,打败对方或者逃跑,被对方打败的选择。
而在与孩子的相处过程中,因为他们身型以及能力方面弱于成人,所以家长更容易在出现情绪的时候,以控制打压的方式来,要求孩子必须按照自己的做。当然,也有些时候家长会被孩子搞的灰心丧气,留下一句,我再也不管你了,就转身离开。这时候孩子是用他的不当行为,打败了自己的父母。
在这里还要再提到一个大脑当中的神秘零件,叫镜像神经元,它的功能是反射对方的行为,孩子最早的学习走路,语言等等都通过镜像神经元模仿而来。因此,两个人当中如果有一方情绪来了,另外一个人很快就会被传染。这一点大家在看电视剧的时候就会有很深的体会,剧里人物哭我们也跟着哭,剧里人物笑我们也跟着笑。
总结:情绪来了会进入战争、逃跑模式,不再谋求合作,因此必有输家。同时情绪又会传染,无论是什么样的情绪。
三、情绪来了怎么办?
如果将自己的情绪宣泄在他人身上,以此来求得内心的平和,那么他人有情绪的时候也会用同样的方式对待我们,陷入一个情绪的恶性循环。事实上,父母做好自己的情绪管理,本身就是给孩子做了一个良好的示范。
具体怎么做呢?
1. 在情绪来临的时候尊重性的撤出冲突,意识到这个时候不适合解决问题,等到情绪平稳,恢复理性再针对问题寻找解决办法。
2. 感觉好才能做好。找到一个或几个令自己感觉好起来的方式,比如听歌,运动,看书等等,将家中的某个区域设置成自己平静情绪的好地方。同时可以引导孩子也这样在。
3. 用语言表达情绪,注意!!!平静着说情绪,而不是有情绪的假装平静。你可以告诉对方,我看到……(事实),我感到……
最后送你一个价值千金的干货——表达感受的词汇表,用它去说出你心里的真实感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