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典型的农村老太太,61岁前,她最远去过的地方就是县城,不知道城市是长啥样的!61岁后,为了儿子,为了孙女,长途跋涉1500公里,来到苏州,来到一个陌生城市,这个城市很繁华,车水马龙,人来人往,可是在她的心理-这里不属于她,她心中的家在老家!我们也曾想过让她回老家,可是考虑她年龄大了,老家没人照顾,所以必须留在苏州,留在身边!
老太太没上过学,不识字,一辈子都是靠经验,靠听,靠看去生活!没有见过世面,对城市里的套路一无所知,对于城市的认知,她属于婴儿的水平!所以对城市的生活,对城市的教育理念没有概念,所以她最习惯的方法就是靠她过去的经验来引导她做事!(其实这不是老人所特有的方法,所有的人都有待在舒适区的倾向,除非你需要去逃避痛苦,否则你是不会想出来的!)在她按照她的方法处事的时候不能满足年轻人的需求,年轻人就开始拒绝和否定她,随着否定和拒绝的次数越来越多,年轻人失去了信心,不想和老人谈话;老人也觉得自己什么都做不好,越来越挫败!久而久之,年轻人与老人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话越来越少,越来越不投机,关系越来越冷淡!抛开话题,就事论事,其实无论是谁,被否定的次数多了,都会产生挫败感!
挫败感积累到一定程度,老人的“自我价值感”的心理需求就会受挫,但是她的内心其实便不服输,因为在她的价值观和世界观里,她是对的!她希望被认同,被肯定,被认可她的价值!在年轻人那里得不到自我价值的实现的时候,她可能就试图从比她认为“弱小”的小孩身上寻求“自我价值”!所以就可能出现和小孩“唱反调”,“讲反话”,“和小孩争高低” ,有时候可能她自己意识到自己是错的,但是她希望通过“反抗”(也就是所谓的人活着为的就是一口气)以获得自我价值感!
研究表明当老人获得了“自我价值感”,能更乐意地接受年轻人的建议和劝说!
有一位年轻的妈妈跟婆婆情同母女,老人也事事征求年轻人的意见,一家人相敬相爱。我问她有什么心得,她说:“什么事情都找婆婆询问意见,虽然有时我们也不会按照婆婆说的做,但婆婆很高兴。”年轻人事事找老人询问意见、尊重老人,老人感觉到成就感和自我价值,便反过来尊重年轻人,也容易征求年轻人的意见,这是一个双赢的结果。
当然,如果心结如果真的打不开,老人真的难以沟通,就把他们当成任性的孩子,并理解她们就像理解孩子一样,因为她们也希望被认可。实际上对于城市的习惯和现代的教育理念,老人的水平可能也和儿童差不多!用教导儿童的方法对待她也没什么不合适!
发现生活之美,任何人都有可以夸赞的地方,用心发现,用心夸赞,慢慢的她就会变好的!
找出她的十个优点并用心夸赞:
1.吃饭快
2.洗碗洗的干净
3.头发乌黑漂亮
4.房间被子很整洁
5.学用电视,学得很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