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胜杰
( 西安外国语大学,陕西 西安 710128)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更是孩子成长的摇篮。作为教育的三大支柱之一,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在人的成长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在普遍重视家庭教育的今天,比较中美家庭教育的观念有特殊意义。
一、家庭教育概述
我国著名教育家顾明远教授主编的《教育大词典》中把家庭教育定义为: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影响与教育,通常是指父母对儿子辈进行教育(顾明远 1998:381)。《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1980:140)把家庭教育定义为:“父母或其他年长者在家庭内自觉地,有意识地对子女进行的教育。”赵忠心(2001:5)教授将家庭教育定义做了广义、狭义的区分。台湾著名家庭教育学家黄乃毓(1988)教授在其主编的《家庭教育》中介绍了美国英文版教育辞典中对于家庭教育的解释:一种认为家庭教育是一种正式的准备,;另一种认为家庭教育是非正式的学习。国内学术界对家庭教育概念的界定着重于对教育主体—家长与子女—之间关系的界定。美国的家庭教育概念则着重于对家庭教育功能的界定。综合以上观点,本文所要探讨的家庭教育,是指父母或家庭中的年长者对年幼者施加的教育和影响,这种教育和影响是长者对幼者的单向过程。
家庭教育观念是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历史和文化的产物,也是特定家庭环境、条件和氛围长期积淀的结果。一定的家庭教育观念,影响并决定家庭教育的目的、内容以及家庭教育方法的选择。要了解中美家庭教育观念的差异,不妨先看看它们在目标、内容和方式上的异同。
二、中美家庭教育目标、内容和方式的比较
(一)家庭教育目标的比较
家庭教育目的是家庭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归宿,一切家庭教育活动都是实现家庭教育目的的过程。家庭教育的内容、方式和方法,都是依据一定的家庭教育目的确定的。
美国家庭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孩子成为一个社会人,孩子能够处理各种事情拥有自己独立的能力。美国教育界基本上有一种共识,那就是父母不应给孩子灌翰某种既定的规范,每个人都可以根据各自的价值观去选择,教育重要的职能在于引导他们怎样进行选择,“交给他们开门的钥匙比带他们进入房间更为合适。”(关培兰、石宁 1999)基于这种观点,美国家庭十分注重孩子从小的锻炼,把子女积极的成分最大限度地挖掘出来,让子女实现自我价值。这也确实培养了子女的自主意识和独立生存能力。
我国的家庭教育目的是把孩子培养成“才”,将来有出息,有个好职业,期望值高,而且功利性强。因为有出息、好职业不是一般的目的,较难实现(黄河清 2003)。基于这种期盼,很多家长认为,父母对孩子的责任就是让他们生活得更好,若能给孩子创造最优越的生活条件,再苦再累也愿意。正如黄全愈(2010)在所著的《望子成人——家庭教育在美国》一书中指出的“中美家庭教育的做大区别,就是美国的家庭教育更注重如何把孩子培养成现实生活的成功者、获胜者,而不是一个虚幻的‘天才’。”
(二)家庭教育内容的比较
有什么样的教育目标,就会有什么样的教育内容。美国家庭教育内容丰富,注意让孩子在体力、认知、语言、社会性、情感上获得和谐发展(李子银 2007)。中国家庭教育则成了学校教育的延伸,重视读书,偏重智力的开发与投资,相对忽视生活能力的培养和锻炼(黄小勇、黄菜方2009)。中国的家庭教育内容虽然也可以分为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等几个方面,但往往是将智育放在压倒一切的地位,过分地关注孩子的考试成绩,以至于忽略了孩子其它方面的发展。但近年来,这种家庭教育职能的异化现象却日益严重,至于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对未来生活的适应能力,以及公民意识等却很少考虑,认为孩子只要成绩好,什么问题都能解决(严春友 2003)。
相比之下,美国的家庭教育内容相对丰富和科学,而我国家庭教育的内容狭窄,欠科学性。可以说重视认知技能和重实践锻炼是中美两国在教育内容上的巨大差异。
(三)家庭教育方式的比较
家庭教育方式是父母完成教育内容的具体措施和手段。中国家长们看重骨肉亲情和亲子关系,在对子女进行家庭教育时多采取如下的教育方式:1.关心爱护过度。爱护过度的结果只会使孩子变得软弱,动手能力、自理能力极差。对子女的爱应当是有分寸的,“任何人不能吃十公斤面包并由此来夸耀他吃得好。爱也是要求有分量,有尺度的。”(赵忠心2001:281)2.家长包办代替 家长自恃丰富的人生阅历和生活经验,对孩子的事家长不考虑或很少考虑子女的内心想法和实际情况,一味地把自己的好恶和意愿强加给自己的子女,很多情况下事与愿违。
重视孩子独立性和自主意识的美国家长在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时表现出了完全不同的教育方式,具体表现如下:1.放手让孩子自主发展,对孩子多鼓励。美国家长多采用引导和启发得方式,说得最多的是“try”“go”,从小鼓励孩子对周围的环境进行探索,放手让他们做自己能做的事,注意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学会坦率地表达自己(赵燕 2005)。2.尊重孩子的独立自主意识,家教方式民主、开放。美国父母通常会尊重孩子的意愿和选择,通常以平等协商的办法来决定与子女密切相关的各种问题。民主宽松的家庭教育方式给了美国孩子表达自己想法以及自己的事情自己决定、自己作主的机会,极大地培养了孩子独立思考、敢于尝试、富于开拓精神的性格,同时也培养了孩子的自信心。
可以说中国父母进行的是以说教为主的封闭式教育,轻视实践活动的重要作用。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就是读书,连力所能及的活动都由父母包办,走上社会后自理都困难。美国父母进行的是重视实际锻炼的开放式教育,强调在实践中培养孩子。从这个意义上说,美国父母是“给孩子开门的钥匙”而不是“替孩子开门”。
艾琳(2005)在其著作《美国式家庭教育》中谈到一个例子:国外很多孩子喜欢并且家长也支持他们玩一些像滑板一类的富有挑战性和危险性的游戏。可是,在我们的意识里理所当然的认为这种游戏太危险,很容易摔伤。这种对身体的过度保护而带来的性格胆怯的缺陷是终生的,因为外伤会很快痊愈,性格软弱却非一朝一夕可以改变。所以就有人说:教育上,美国培养出来的是狼,而中国培养出来的则是羊。
二、家庭教育观念的比较
通过在目的、内容和方式上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到深层次的中美家庭教育观念上的差异。笔者拟从儿童观、亲子观、教育观三方面来比较分析中美幼儿家庭教育观念的异同。
(一)儿童观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国家教逐渐形成了 “重群体轻个体”的特色。我们的传统家教观念太压抑个性和个体,严重扼杀了儿童的独立性、自主性与创造性。而美国的家庭教育强调尊重儿童,张扬个性,但同时又有着过分放纵、过分夸张的地方。中国家长应合理地取美式教育之所长,弥补我们之所短。
(二)亲子观
亲子观,指家长对子女和自己关系的基本看法。在我国,子女历来属于父母的私有财产,一切得听父母的。在美国,子女是独立的个体,他们属于自己,他们有自己的喜好、选择、隐私、交际圈。在我国父母对子女照顾是无限的,从孩子出生到孩子成年,家长几乎把孩子的一切都包了下来。美国父母不会把孩子的事情全部包下来,反而孩子还必须承担一些家务劳动。孩子的零用钱,可能由家长支出,但并不是必须提供。孩子可以自己打工挣,也可以在家里干活挣钱。比较两国父母的亲子观,除了受养儿防老的传统思想的影响外,经济发展水平较差,社会养老保障不健全也是重要原因。美国有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父母无后顾之忧。因此,子女被视为独立于自己的一个个体,家长只要把孩子养到18岁,就完成了养育孩子的任务。
(三)教育观
家长的教育观主要指家长对教育的作用和家长角色与职能的看法。对教育作用的认识上,中美两国家长都认为教育是影响孩子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家庭教育过程中,中国更多是单向的教育活动,即父母对子女进行教育,施加影响。父母是家庭中的权威,孩子必须听父母的,服从父母的安排;父母很少听孩子说话,接受孩子的意见,父母与子女缺乏沟通和了解。而在美国,由于父母与孩子是一种平等的关系,因此孩子们能够参与家庭的决策,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父母与孩子是双向的互动。
通过以上比较,我们不难看出:中美两国家长尽管在家庭教育观念上存在着差异,但也都有各自的优势,是各自历史和现实状况的产物。不过,从发展的眼光来看,我们应该扬长避短,学习别人长处,从而促进我国家庭教育向科学化、系统化的方向发展,使孩子在良好的家庭教育影响下健康、快乐地成长。
总之,青少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是建设国家的接班人。家庭教育直接关系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进而影响和决定着国家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针对我国当前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我们要继承家庭教育中的有益成分,积极借鉴国外的先进理念及做法,切实有效地改进家庭教育。
参考文献:
艾琳 美国式家庭教育 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5
顾明远教育大词典[M](增订合编本).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381
关培兰,石宁 中美家庭道德伦理观与教育比较[J] 中国国情国力 1999.(6)25-27
赫伯特·斯宾塞著,颜真译:《斯宾塞的快乐教育》,海峡文艺出版社,2001. 22
黄河清.中美家庭教育的跨文化比较[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3(11) 10-15
黄乃毓 家庭教育[M]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88 转引自王春莲 中美家庭素质教育研究[D]河北大学 2005
黄全愈:家庭教育在美国.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15
黄小勇,黄菜方.中美家庭教育的比较及启示[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9(4)101-104
李子银.中美家庭教育比较分析及对策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2007( 6) : 138-139
洛克. [英]教育漫话[M],人民教育出版社,1963年版, 2
马卡连柯全集 第四卷 第507页 转引自赵忠心.家庭教育学[M]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281
严春友.天才与天才教育之哲学思考[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 (2)84-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