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职场松弛感
家人们,今天我们来聊聊职场上的一个大难题 —— 松弛感。
我们先来看一段非常熟系的文字:
这段文字出自《金杯之光》,说的是袁伟民教练带着中国女排连续6个3比0后,中国姑娘第二次登上了世界冠军的领奖台,选自初三语文课本,对于70后、80后、90后的中国人,这段文字再熟悉不过了。
当时的我在读这段文字的时候,非常奇怪,为什么袁伟民说的这两句话:“我现在不跟你们讲技术,我现在要求你们笑一笑,不要把脸拉得那么长。”“我知道,没关系。放松去打,笑着去打!”后,姑娘们就放松了,然后球又打顺了,比赛就赢了。
这个问题困扰了我数十年,直到我看了《心态制胜》,才明白其中的道理。如果你在职场中有类似的感受:
方案改了又改,还是觉得不行;
开会发言时,紧张得声音都在颤抖,错失了表现机会
……
都推荐家人们看看这本书《心态制胜》(50 周年纪念版,)帮你找到原因,开启职场开挂模式!
2.书籍介绍
《心态制胜》这本书堪称职场心态调整的 “宝典”,帮助无数人成功逆袭。作者W.提摩西·加尔韦是一位资深运动心理学家,同时还有职业网球选手的经历,这独特的身份让他对心态问题的见解特别深刻,书里的内容实用性超强。
本书英文版于1974年首次问世便成为一个现象级作品,轰动整个国际体坛。它通过网球训练技巧向读者介绍如何保持心灵的清晰并实现“放松专注”的状态,这不仅是赛场制胜的秘诀,也是人生成功的法则。
本书不仅适用于运动训练,还广泛适用于技能学习、人生规划、职业发展、企业管理等领域,只要你想提升自身表现,这本书就适合你。
3.认识两个 “自我”,开启松弛第一步
这本书提出了一个超有意思的观点:我们每个人都有两个 “自我”。
我对放松专注这门技艺的理解,当我在教学过程中又一次注意到眼前发生的现象时,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听听球员在球场上自言自语的方式:"加油,汤姆,在正前方去迎击球!"
我们对当时球员的内心发生了什么很感兴趣。谁在告诉谁什么?绝大多数的球员会在球场上自言自语。“起身迎球”“持续打他的反手”“眼盯着球”“屈膝”——这些指令源源不断。对一些人来说,这就像自己脑海里不断地回放上一次教练课的录像。于是,当打完一个球后,脑海中就会闪过一个念头,譬如:"你这头笨牛,你奶奶都打得比你好。"一天,我问了自己一个重要的问题——这里谁在跟谁说话?谁在训斥?谁在被训斥?"我在跟自己说话。"绝大部分人回答道。但到底这个"我"是谁,"自己"又是谁?
显然,"我"和"自己"是两个独立的实体,否则就不会有对话,所以我们可以说,在每个球员身体里都有两个"自我"。其中一个是"我",似乎在发号施令;另一个是"自己",似乎在采取行动。接着"我"会对所采取的行动进行评估。为了清晰起见,让我们把"发号施令者"称为自我1,"采取行动者"称为自我2。
说人话:
自我1最擅长做的事情有3件:评判、过度努力、过度思考。比如在项目进行过程中胡思乱想:项目失败了怎么办?项目该不该做?这就是在过度思考;在比如女排姑娘们面部表情僵硬,这就是在过度努力。
自我2最擅长的事情是:观察、体验、感受。比如小孩子观察别的物体的移动方式,感受自己的移动体验,学习爬行和走路,就是自我2在发力;再比如你进入“心流”状态,也是自我2在掌控全局。
4.两个自我的影响
自我1是我们人类后天习得的能力:个体的经验通过自我1进行提炼、总结,形成知识,再内化成智慧。整个过程从具象到概念。当自我1占据主导时,我们会不停的进行对比、思考,自我2就失去发挥影响的能量和空间;
自我2是我们人类天生的能力:个体的体验通过自我2进入肌肉感知、神经感知,形成感觉,肌肉和神经再自动调用最舒服、最节能的方式去改进感觉,在体验中找到最佳方式、达到最佳状态,最后内化成肌肉记忆、神经记忆,整个过程具象化,依据直觉。所以,当自我2占据主导时,让学习过程更轻松,效果更高能。
因此,个体学习了知识,要把知识内化成自己的技能,调用自我2是非常有必要的。可惜的是,现代人更习惯于使用自我1。对于这一点,作者说:
放下自我1及其干扰行为并不容易。对这个问题的清晰理解会有帮助,实践演示会更有帮助,而真正最有帮助的是去实践练习放下的过程。然而,我不相信仅仅通过放下这一简单的被动过程,就能获得控制内心的能力。要想让心静下来,人们必须学会将它放置在某个地方。它不能只是被放下,它必须被聚焦。如果巅峰表现是静心所带来的结果,那么我们需要思考:在哪里以及如何集中注意力。
5.让自我1安静,让自我2运转
所以,当我们遇到自我1的干扰时,我们要放松,通过放松,让自我1安静下来,给自我2释放的空间和能量。
放松是一种技能,需要勤加练习才能获得:尽可能多的练习五感的觉察能力,即把你的注意力集中放在某一个感觉上,听觉、视觉、触觉、嗅觉、味觉任一即可,时间尽可能的持久。
听觉
专注倾听某一个声音,比如风声、雨声、读书声。
视觉
专注观察某一个对象,比如树叶上的光影、小路上的标志线。
触觉
专注观察身体的变化和感受,比如呼吸时肌肉的变化,走路时脚掌与地面接触的感觉。
味觉
专注体会味道的变化,比如茶水的厚重、回甘,馒头的麦香。
嗅觉
专注觉察身边的某种味道,比如空气中的花香,医院的消杀味。
6.案例讲解
为了让大家更清楚这些方法的实际效果,我们来看看职场女性小王的经历:
困扰:
小王在一家广告公司工作,面对高强度的工作压力,内心就充满了焦虑和自我怀疑,总是担心方案不能让客户满意。这种自我1带来的“过度思考”严重影响了她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此时自我2的能力被深深压制,几乎没有发挥的空间。
实践:
小王开始每天练习专注:
在做视频时,他每次都把注意力集中于一个点,例如这次集中设计光影效果,下次设计动线效果;
在睡觉前练习冥想,感受呼吸过程身体肌肉的变化;
工作间隙,去户外闭眼体会空气中的味道和声音;
……
效果:
刚开始,小王很难集中注意力,杂念不断涌现,但她没有放弃,坚持随时随地练习。随着练习的深入,每次专注时间越来越长,自我1的声音逐渐减弱。
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小王发现自己不再像以前那样容易被负面情绪左右。
在一次重要的项目谈判中,面对客户的各种质疑和压力,小王通过观察自己的呼吸节奏,让身体肌肉放松下来,让情绪得以平缓,此时,释放出来的自我2开始发挥作用,凭借着敏锐的直觉和快速学习的能力,小王迅速捕捉到客户的潜在需求,提出了极具创意的解决方案,冷静地应对客户的问题,最终成功完成了任务,赢得了客户的认可和领导的赞扬。
可见,掌握方法并坚持练习,就能让自我1安静下来,让自我2充分发挥优势,实现职场表现的提升。
7.学以致用,快速逆袭
家人们,让我们像袁教练一样,对自己说:“没关系,放轻松,笑着去打。”每天多多练习专注,让自我1安静,让自我2奔放——开始会很难,但坚持下去,就一定能感受到内心的平静和力量。
一起行动起来吧!(✿✿ヽ(°▽°)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