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在尽力去做到一个完美的自己,想让大家看到自己的价值,作为在他人眼里有需要的人,努力学习,使劲变好。有些时候甚至不知道自己的这些努力是为了谁,为了什么,为了自己?为了让父母骄傲?还是为了自己在他人眼中一点一滴建立起来的人设?
小时候,父母带着我们认亲戚,出门前会嘱咐我们:要乖哦,要听爸爸妈妈的话哦。见到七大姑八大姨的时候,我们会乖乖叫她们:姑姑好~阿姨好~。童真无知,头脑中的概念就是听话是不会错的,这样会得到大人们的夸奖,会有好吃的零食,也许那个时候就种下了“讨好”的萌芽。
渐渐长大,妈妈带着我们去报各种兴趣班,喜欢的、不喜欢又或者连自己都不知道喜不喜欢的,只知道妈妈的希望,小伙伴们都在为此忙碌着,其他家长会和父母分享,我们也许那个时候拒绝过,可结果就是现在与朋友会偶尔谈起小时大家那么一段兴趣班学习的经历与一瓶子不满半瓶子咣当的技艺。
在学校里,我们想要多交些朋友,和他们一起上学,放学,玩耍。为了能够融入一个小团体、可以有话题可聊,会疯狂的去做一件事情:小伙伴喜欢电视综艺,会去作为一名电视迷;喜欢动漫二次元,会去买各种各样的漫画书;喜欢明星,会去寻找自己的爱豆。其实有些时候不是他们改变了你,而是为了讨好改变了你。
我们在每个人面前都有不一样的人设,小心翼翼经营——父母面前的乖女儿,乖儿子;老师面前认真听讲,完成作业;同学面前深沉老实,待人真诚;朋友面前贴心知己,百般照顾……我们在生活中总是看似重要其实可有可无。
努力照顾着他人的情绪,担心别人是否不高兴,做他们的开心果。不会轻易拒绝别人,害怕自己的不被需要,希望自己在他们眼中的有着高的评价。对于自己真正喜欢的不敢讲出口,害怕讲出自己的内心真实想法,担心别人的不接纳、被攻击,被孤立。面对很多事情先反省自己,认为自己做的事情总是不对,以道歉的方式去解决之间的矛盾,避免与他人的冲突。
别人家的孩子,别人的朋友,别人的学生……是我们一直想要的标签,并为赋予实际而努奋斗。在哪个角落你早就拥有了自己不知道的代名词,可为了能从我们在乎的人嘴中说出想听的话我们还是会去奋不顾身。应试教育下的我们学会了为了考试而学习,为了好成绩而努力,写到这我都在怀疑自己的坚持是为了什么,一直抱有希望内心深处却有微弱的抵抗声音,不喜欢?不想要?或许渐渐的我们已经与这种人格融为一体,不经意的不好意思,自然的谦让,不用思考的听话,不是没有思考而是没有那个必要~
细细回想,我们有哪些是内心深处喜欢的,想起来心会平静下来——或许是那个阳光真好,洒在他白色衬衫,你抬起头正好与他四目相对的懵懵懂懂的悸动;或许是静静地闭上双眼,享受每一个音符的跳动,手脚正好的搭拍;或许是窗外细雨绵绵,你伏在桌上,抬笔写下当时的小心情~
有时我们会讨厌自己不为自己着想的不自在,别扭的不自然,想要治愈自己,试着改变,却被指出自私不入群,我们在乎他人更在乎他们眼中的自己,治疗总是会是不成功,因为我们讨好的不是个人是整个社会。
THE END
在想写这个话题前
我和朋友讨论过,她说幸运的人用童年治愈整个人生不幸的是用整个人生去治愈童年,大多数人是不幸的。而我觉得我们依然可以爱着我们在乎的人,在这前提请爱好你自己,这样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