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天凉快了,坚强挺过了今年夏天的植物更加生机勃勃。趁着天气凉爽,把阳台的植物换换盆。有几盆植物放在室内的,没受夏天的影响,疯长得爆盆了。我翻出家里仅有的两个空花盆,把这几盆进行分株,于是没花一分钱又多了两盆植物。
微风徐徐,但我的鼻翼周围开始出汗了。我蹲在地上,看着沾满泥土的双手,想起了最近和儿子共读的一本书—《时节之美》。 “时代的列车越开越快,我们离大地越来越远”,在这样的时代, “如何让孩子将根基扎入脚下的土地,又以开放的胸襟与当下、未来连接?” 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很多生在城市里的孩子,很少甚至没见过农田,更不用提认识农作物,干农活了。他们缺少父辈、祖辈跟大地、跟自然那种亲密的联系。可能人的基因里还存在跟自然、跟大地、跟泥土的联系,所以孩子在很小的时候,都非常喜欢接近自然,喜欢在草地上撒欢打滚,喜欢玩泥巴。我儿子在幼儿时期特别喜欢在小树林里挖土、捡石子,看到草坪就兴奋的大喊大叫,在上面狂奔。现在小学四年级了,每次去到有大草坪的地方,他远远地就开始激动,开始跑向草坪。我这个陪跑的妈妈总是被他远远地甩在后面,只能看着他奔跑的快乐的背影。但是有更多孩子被早早的送进早教中心、送去各种辅导班、兴趣班,被精细的养育着,远离自然、远离田地,被剥夺了那种天然的跟自然的亲密感。这种亲密感一但被剥夺,估计很难再重建了。
自从我开始养花弄草,我都尽量把儿子喊上一起帮忙。他也非常乐意,屁颠屁颠地弄土,满身满脸都是土也毫不在意。我看着哈哈大笑,他也跟着我大笑。我们俩笑作一团,于是我的脸上也不知道什么时候粘上了土。
这本书的作者是朱爱朝,以传统二十四节气为经,以汉字解读为纬度,用明白晓畅的语言为孩子讲述了二十四节气,让孩子熟悉其中包含的传统文化、历史和习俗,从中获得亲历自然的真实生命体验。我和孩子都很喜欢这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