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伤逆流成河》在豆瓣上被扣上各种烂片的帽子,但我只记得当时电影散场的时候,观众陆陆续续的开始离场,自己听着片尾曲如河的旋律,低着头坐在座位上,哭得停都停不下来,有人递了一张纸巾给我,我擦了好久,可泪水就是没有止住。
好多人都说它是烂片,演技尬,台词尬,剧本烂,但就在这部被扣了一大堆烂片的帽子的电影里,我所看到的,分明是那个一直在痛苦挣扎的自己。
校园暴力的起因往往莫名其妙,有时候仅仅是“看他不爽”“看不惯”这些不足以称为理由的理由,它不需要任何的借口,施暴者不会有任何的心理负担,而被施暴者那种痛彻心扉的绝望,恐怕只有他本人能感受到,可是他又能怎么办?身处一个所有人都成为了施暴者的群体一点一点的被吞噬干净,从痛苦到成为习惯,最终习惯成了必然。
高二上学期临近寒假的时候,在宿舍发生了惊动了年级领导暴力流血事件,而我不幸成为了这场暴力事件的受害者。一个平时十分爱搞事,爱欺负人的室友,命令我和另一个室友打架。没有任何理由,说是要“找点刺激”,毫无办法,作为一个武校出身的流氓,仅仅一拳就足以把我的梦想,憧憬,信仰击得支离破碎,他身边站着一群凶手,我只记得,那天从一点整整打到一点四十,拳脚和肉体不断相撞,我浑身淤青,耳朵流血,那天中午,我感觉整个世界都变成了灰色的,不断的爬起来又被狠狠的打倒,那一瞬除了绝望已经什么也不剩了,只能祈祷赶快结束,没有人能救我。身边除了冷血无情的旁观者,没有任何一丝正义到来。
我忘不掉,可能永远都忘不掉,一个人中午打六个人的饭,自己没饭吃是什么滋味,因为拒绝帮别人洗衣服就遭到一顿打是什么滋味,有人的香肠被偷吃了却一直诬陷是我吃的是什么滋味,饭卡被抢走是什么滋味。我感觉,这些事件比起小学和初中,已经轻了很多了,在2019年的六月,随着高考的结束,大概一切都会结束,这十二年的校园时光里所遭受的疼痛,大概从校园这个囚笼脱离以后,会被时间慢慢消解掉吧。在中国教育的达背景下,那些教书的永远只会说考试,排名,成绩,叫家长,娱乐活动?对不起没有,一群十七八岁的少年在一个每天都一成不变的像监狱一样的笼子里被长期压抑着,心里的压力理所当然需要一个释放的点。于是他们选择了施暴这种最简单,最低成本的发泄方式。
学校本应该是社会里最安全的地方,但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校园”这个词已经变味了,通过这扇小小的能看到一个人内心深处的恶最纯粹的样子,这里的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成为施暴者,他们只会顾及施暴那一瞬间的快感,而绝对不会考虑任何后果。
每个周五放学回家的时候,看到妈妈的笑脸,我装出一切我都好的样子,我是一个内心非常柔软的人,不忍心,真的不忍心让那么爱我的妈妈知道,这五天里自己都经历了什么。
是不是每一个遭受过校园暴力的人,都有一丝来自最初的孤独,无论在长大以后得到多少物质和情感,都始终无法释怀曾经的彷徨,被漠视,被孤立。只好缩在属于自己的小世界里,就像寒夜里躲进一幢四面漏风的房子,擦亮一根小小的火柴,拼命向内心的幻想取暖。
难以想象,在现代文明的21世纪,校园暴力这种暴力行径每天都在上演,又有多少人生活在黑暗里,仿佛永远看不到希望。当壮着胆去向老师反映的时候,那些脑袋被驴踢的家伙只会说:“为什么他们只欺负你,不欺负别人呢?多想想自己的问题吧!”家长就更不用说了,除了不断以成年人的强权压制一个可怜的孩子,他们还会干什么?家长不管,老师不管,有关部门不作为,教育体制严重僵化,这一切的一切,使得校园暴力的土壤愈发肥沃了。
《悲伤逆流成河》里,易遥遇见了属于她的顾森西,可在现实世界里有多少个“易遥”,又有多少个顾森西呢?
但即使这样,我仍然愿意相信,所有的漫长会有结束的一天,曾经的伤痛会被将来的美好慢慢融化掉,纵使世界如此寒冷,总会有一个小小角落可以躲。
多年后,如果我再次打开这篇文章,看到这些那么幼稚却又那么真实的文字,会不会想要跨越时空的长河,紧紧的拥抱曾经那个经历了那么多的绝望却一直在努力的走下去,从来没有放弃希望的自己。那个小小的自己一直默默的站在原地,艰难的等待长大的一天。今天,已经长大已经变强大的我,只好在无数个黑夜的梦境里紧紧的拥抱那个曾经的孩子,轻轻的抚摸他身上的伤口,为它拭去总也流不完的泪水。
许多人都抵触长大,对于童年始终无法释怀,我却恰恰相反,对于童年的回忆恨不得完完全全的遗忘掉,像一张废纸一样狠狠的揉烂,丢弃在喧嚣的风里。
这个社会本来就不属于未成年人,那些自以为可以主宰一切的成年人们早早的制定好了社会秩序,尤其是中国,仅仅是做一个孩子,就已经拼尽了全力。
我衷心的希望,能在有生之年看到每一个施暴者和旁观者都会为自己曾经的恶行买单,他们欠被霸凌者一句道歉
最后,愿每一个曾经和正在遭受校园暴力的孩子,都能被温暖对待,正义会迟到,但请相信它从不曾缺席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