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文章家还是语文教师,都会告诉你写作不要使用生僻字,这个是对的。因为,你写出来的字别人都不认得,那还有意义吗?
但事情都不是绝对的。并不是说我们使用了生僻字别人读不来就没意义了。我告诉你,很多名人的姓名就使用生僻字,而且一些优秀的文学大师尤其是文艺理论家也经常会使用一些让你看不懂的字,你作何感想? 不信,试举几例:
何炅、杨千嬅,这两个人的名字因为电视台报道多了,估计你已经会读了,可是何祚庥、董辅礽这两个人的名字你会读吗?能完全读对的应该不多吧?!
古人取生僻字就更多了,助曹操统一中国的荀彧及宋明皇帝刘彧,这个“彧”字你认得?唐代书画名家韩滉的“滉”字认识吗?甚至有人建议多用“娪”、“婠”、“媆”、“昪”等字来给孩子取名,为什么?一则显得有学问,可装逼;一则少有同名之虞,基本为个人专有。看到这样的字,你是不是觉得很高大上啊?!有没有一种肃然起敬的感觉呢?!
不过取名用生僻字,还是有一点风险的。据说曾经有位文人,自名“爨鱻麤”,号“鑿鑿龛”,我只认得最后一个“龛”字,估计为数不少的人一字也不识。这位文人不知是文章不够好还是名字太生僻,反正我曾问十个人十个都不知道。我估计他红不起来的原因应该是后者。你这名号新是新了,可人家没法叫啊。叫不来干脆就忽略。
取生僻字,带来伤害最大的是语文老师和班主任,特别是当班主任的语文老师。班主任最先叫学生,叫不出名轻则陷入尴尬,重则家长以为你不重视他家小孩。如果是数学老师家长也许还会谅解,倘若是语文老师则麻烦更大,别人一句话就把你噎死了:连个名字都叫不全,还算语文老师?!
当然,最糟糕的恐怕是你参加各种竞赛或考试了。首先是笔试的时候,你在试卷上得画多少笔啊,你的名字还没写好,别人题目已经多做了几道。其次是笔试的时候,别人连你的名字都叫不来,会不会留下一个不好的印象呢?我就听说过这么一件事:有几个人去公司面试,其中一个女孩比其他人都优秀,但是没有被录取。后来她就去问,答案令人伤心,因为她的名字是生僻字,领导当着那么多人害怕念错尴尬,于是择其次而录用。你说她是该怪父母呢还是该怨领导?反正很好的前途就这么葬送了。
所以说,第一或唯一不是那么好做的,装逼也是有代价的。 不过对文章家来说,偶尔在文章中用一下生僻字,或许效果还挺不错的。例如李白的大作《蜀道难》,如果不是提前查好字典,十有八九是读不下来的:嚱、凫、猱、巉、豗、砯……就算已经执教过此诗的高中语文老师,我突然把这些字摆在你面前,你还能认得它们吗?
再来看三国时魏国有个当时很有名现在不太出名的诗人杜挚,他写了一首诗叫《赠毋丘荆州诗》,这是他的代表中,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句是“鹄飞举万里,一飞翀昊苍”。用现在的潮话说,这就是个金句,只是这个金句里的“翀”字不知几人能认得?
打开《文心雕龙》估计每一页都有你不认得的字。例如“攡风裁兴,藻辞谲喻……铭诔箴祝”懂不懂先不管,这几个字全会读了吗?
事实上这些字也许在古代都是常用字,只不过现代人用得少了,就成了生僻字了。只要现代人多读读,眼熟了,它们也就不生僻了。例如《诗经》开篇“关雎”,这个“雎”字现代基本不用了,若非其诗太红了,恐怕也就成了生僻字了。但只要知名度稍小点,就是《诗经》中的篇章也不行,例如“芣苢”这个标题你会读吗?至于此诗中“薄言袺之……薄言襭之”的“袺”和“襭”认得的人恐怕就更少了。所以一个字,是不是生僻字,关键看读的人多不多。如果你的文章足够好,读的人足够多,那么你用几个生僻字,估计不但不会成为障碍,反而能给文章添彩生辉,或许大家觉得你很有学问,你的文笔足够高大上。这个就像网红字“冏”的横穿出世。
当然,就算你写不来文章,用不来生僻字,也不打紧。你如果能轻松地掌握几个生僻字,与人交往中说不定也会发挥点逼格的作用。现在群里不是总有人询问风景名胜地的对联中一些生僻字的读音和意义吗?如果你会,那多牛啊!例如过去在各地土地庙的正门上常常挂一副对联,上下联各七字。上联后四字“安天下”有气势却平常,前四字由“日”组成,第一个“日”字,第三个“晶”字没问题,可是第二字并列两个日,第四字上下并列四个日,我找死也找不到。下联后四字“定乾坤”更显气派,却也能懂。前四字由“月”字组成,第一个“月”第二个“朋”连小朋友都认识,第三个“朋”字上再加一个“月”,第四个“朋”字上加一个“朋”,打死我也读不出。横披更有意思,四个字,第一个字“星”没问题,但第二个两星并列,第三个在并列两星上再加一星,第四个在并列两星上再加并列两星,谁会啊?我只能意会为“一旬(十日)安天下,十月定乾坤”,“群星璀灿”或“十星争辉”。可是真有这样的读法吗?有人说应该读为“日晒晶华安天下,月朋朗照定乾坤”,我觉得更扯。如今这副对联安放在福建一座“三清观”的山门前,但它更过分,上联的“安天下”,分别由五个日、六个日、七个日组成,下联“定乾坤”分别由五个月、六个月和七个月叠加而成。如果我有密集恐惧症的话,恐怕看到这幅对联会当场崩溃的。这副对联至今无人能读出,仍在征集会读之能人。这不是故弄玄虚吗?这实足是文风不良的表现。但你还别说,有多少人就是冲着这几个难读的字去找“三清观”的。也就是说玩这种生僻字,能够产生经济效应。倘若你能读出,那至少得有万千人把你崇拜死。你将成为不是名人的名人。
我不提倡但也不反对适当用些生僻字,毕竟它不是主流,但在特定的场合可能起到特别的作用,就算作为文字游戏也是一种娱乐。那么,有什么方法能迅速掌握几个生僻字呢?自然有,通过生僻字的集中识记是有效的办法,但机械的背记,太枯燥,学起来痛苦。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编写一段话(最好是个故事)来帮助识记。谁来编?好事者总是有的,我先带个头,将最近群里有人拿来考大家的30个生僻字编成下面一段文字,供朋友们赏玩:
天太冷了,老王手都冻皴了,他想去薅点羊毛取暖。他擓上篮子,篮子里放几个煎饼馃子,趿拉着鞋子出门。冷风吹来,他用力地擤了擤鼻涕,结果脚一跐,摔倒了,手臂上剌出一道伤口,他急忙在找来消炎粉揞在伤口上。他想骑小马去,但看马有点苶,可能病了;又想骑骡,但骡尥蹶子不让他靠近。算了,还是开车去吧,他经常向友人谝他那辆新车,一般舍不得用。老王驾车来到一座庙前,庙里安静得瘆人,他心里有些发憷,顺便绰起一根棍子防身。老王四处转了转,发现一堆零乱的绳子,他捯饬了一下,拉出一根绳子想将它扽直了。一用力,衣袖裂了约两拃宽的缝,好在带了针线,敹几针补好了。老王看到供桌上有几个馒头,但都长醭了,有几块糖,但有点饧了。他想把馒头熥熥再吃,糖正好用来做溏心鸡蛋。今天运气好,供桌上居然还有几条小鱼,他劐开鱼肚子做了简单处理,再搲一瓢水搋面,做面粉煎鱼……等做完这一切,手上磨起了膙子。过了半个小时,他关上火避免鬻锅。蛋做甜了,有点齁嗓子,煎鱼吃太多都要哕出来了。现在他什么都不想干,欻的一声躺倒在地,梦周公去了。
怎么样,是不是很好玩啊?!这30个下加线的字都记住了吗?什么时候用几个出来显摆显摆!信不信由你,随便来几个,刹那你就变得高大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