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家将正传之杨业:形势再不利,也决不放弃

在评书和戏曲最为流行的年代,杨家将的故事几乎家喻户晓。

满门忠烈的杨家将让人满怀景仰,而对奸诈歹毒的潘仁美则令人无比愤恨。

它也可能是中国最早的带有女权主义色彩的故事,杨家的女人们不再是从前故事里的那些俏妻美妾或者淫娃荡妇,她们个个顶盔带甲,跨马提枪,和男人们一样上阵杀敌,驰骋疆场。

之前说过,如果说三国演义是七分实三分虚的历史故事,那么大宋朝的这些故事简直就是一分实九分虚的魔幻故事,不仅虚构人物众多,一些人的立场也经常被颠倒,从忠臣变成了奸佞。

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历代杨家将们的真实故事。首先要讲述的,就是第一代杨家将,在故事中被称为金刀老令公的杨业。

需要说明的是,我们并不是想否定这些故事存在。作为几代甚至是十几代人共同完成的故事,其故事性、艺术性以及价值观折射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是宝贵的文化财富。之所以指出故事与史实的不同,也是为了让大家在欣赏故事的时候了解那段真实的历史,避免将二者混为一谈。

外族大将

许多评书和戏曲省去了小说中对杨业身世的介绍,从最初登场开始,他就是一名对大宋王朝忠心耿耿的老臣。

但实际上在宋太祖时期,杨业非但没有效忠宋室,反倒是他们的死敌。

而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他所追随的朝廷甚至都不是一个汉人政权,因为建立北汉的刘崇,是一名不折不扣的沙陀人。

不仅是刘崇,建立后唐的李存勖和后晋著名的儿皇帝石敬瑭,其实都是沙陀人。因此称石敬瑭是汉奸,其实并不准确。

但汉奸的帽子也不可能扣在杨业的头上。首先此时的沙陀族只徒有一个族名而已,与汉人并无两样。他们的政权完全采用唐制,甚至以“汉”为国号,在历史上也属于中原政权。

再者杨业也并非刻意前往投靠北汉,他自幼便在太原生活,到达仕官年龄后,自然而然地加入了盘踞在太原的刘崇帐下。

杨业本名杨重贵,是天生的武人。他从小就精通骑射,好行侠仗义。西北之地民风彪悍,精通骑射者不在少数,但杨业明显更加优秀。每逢打猎他都会获取最多的猎物,而且往往要比其他人多上一倍。

那时的杨业就对身边的小伙伴说过这样的话:“将来上阵指挥兵马,也会如同我现在指挥这些鹰犬追逐猎物一般。”

成年后,杨业加入刘崇麾下担任保卫指挥使,此时他骁勇善战的名声就已经广为人知,后来逐步被提拔至建雄军节度使,战功赫赫,因为每战必捷,因而获得了”杨无敌“的称号。

客观分析的话,杨业之所以战无不胜,自身的骁勇善战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也很可能没有碰上过什么像样的对手。

早年北汉的劲敌是后周,但在两国交战的记录中并未发现杨业的名字,说明他要么没有参与这场战争,要么就是担任了一些次要任务,没有与后周主力交锋。

到了北汉第二个皇帝刘钧时期,北汉实力已大不如前。

从地图上可以看到,北汉夹在辽宋之间,领土面积不足二者的十分之一。

但北汉是依附于辽国建立的,辽国相当于是他们的宗主国。虽然有段时期两国关系很僵,但也没有到刀兵相见的程度。

此时的北汉虽然与北宋之间也不友好,却也没有交战。原因是此时宋朝的南方尚有众多割据势力没有平定,宋太祖赵匡胤的战略方针是先南后北,因此他主动联系当时的北汉皇帝刘钧,表示自己将放他一马。

而北汉与大宋的实力差距悬殊,也无法主动出击,两国因此达成了脆弱的和平。

因此,以无敌著称的杨业此时可能没打过什么硬仗。这当然不能否定他的军事才能,却也无法肯定,他需要挑战强大的敌人来证明自身的实力。

汉宋双方虽然达成停火,对于北宋来说,消灭北汉是既定方针,目前的和平不过是缓兵之计而已。因此虽然两国没有交兵,北汉边境却经常受到北宋军队骚扰,导致农民无法下田,农业生产受到严重干扰。北汉本就势力狭小,仅剩的一点耕地又受到这种破坏,对其国力的影响是可以预见的。

严峻的经济形势让刘钧十分忧郁,最后竟然忧愁至死。

新旧交替之际正是一个政权最不稳定的时候。赵匡胤认为这是拿下北汉最好的时机。而由于之前的和解是他与刘钧之间的承诺,现在刘钧一死,承诺便可以宣布无效了。

于是就在北汉新君刚刚即位之时,北宋的大军汹汹而来,”杨无敌“的军事生涯即将面临一场严峻的挑战。

苦战大宋

在宋军面前,杨业的“无敌”称号不灵了。

北汉的新主刘继元刚刚即位,李继勋和曹彬率领的军队就已经越过了他们的国境线。刘继元一方面派出使者向辽国求援,另一方面急派杨业和另一名将领率兵扼守团柏谷。

北汉军队行至铜锅河便与宋军先锋何继筠部遭遇,一战便被宋军击破,宋军斩首两千余级,缴获战马五百匹,抓获敌将两人,接着渡河直逼太原城下。

最后北汉是在辽国援兵到来后才得以解围。

但赵匡胤并不死心,第二年,他亲自率军亲征北汉。

这次北汉方面做了充足的准备,一方面仍旧向辽国求援,同时又派遣杨业等人提前屯驻于团柏谷守候,还派遣了一只部队在附近巡查。然而见到宋军庞大的阵势后,这只巡查部队果断举起了白旗。

杨业等人也认识到无法与之抗衡,于是带领兵马撤回到太原城中。此事使得皇帝刘继元十分恼火,收缴了他的兵权。

宋军再次兵临太原城下,在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筑起营寨,并引汾水灌城。

正面硬刚打不过,只能采取奇袭。某天夜里,北汉军队趁着宋军尚未列阵的机会,乘夜进行偷袭。其中杨业带领数百名骑兵攻击东寨,结果遭遇驻守东寨的北宋大将党进。

党进仓促间带领几名手下迎敌,却还是将杨业击败,杨业最后躲进壕沟中,待到后续部队前来接应之时才乘机用绳索爬进城中,总算是保住了性命。

之后杨业还参与北汉军队的另一次夜袭,不过因为被马弄伤了脚而未能成行。

尽管这次宋军成功包围太原并击败了辽国援军,但北汉还是顽强坚持了几个月,最后硬是坚持到宋军军中出现大规模的集体腹泻,赵匡胤不得已只能率军无功而返。

七年后,赵匡胤基本扫平了南方,于是卷土重来三征北汉。

关于这次征讨的记录并不详细,基本都是前方传来的战报,而且都是捷报,也并不知道与宋军作战的将领是谁。即便其中有杨业的话,也只能徒增他的败绩。

只有李焘在《续资治通鉴长编》中提到一本叫做《十国纪年》的史书中曾记载宋军有过一次失利。但这本书已经失传,我们也无法知道这场败仗的具体情形,况且李焘也没有采纳这种说法,只表示需要考证。

三征北汉因赵匡胤的突然离世而仓促收尾,北汉再一次苟延残喘了下来。

但对于一个只能靠运气来维持的国家来说,灭亡只可能迟到,却绝不会缺席。三年后,即位的赵光义再次北上亲征,这次北汉终于撑不住了。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赵光义任命的征讨北汉总指挥是潘美,这可能是杨家将与潘仁美真正意义上的一次正面交锋。但史书上没有二人曾经交战过的记录。

史书上甚至没有杨业作战的记录。这次宋军依然连战连胜,辽国援军被打败,孤立无援的北汉如同风中残烛一般,不断有人投降。

最终北汉皇帝刘继元也选择了投降,北汉灭亡。

杨业也投降了北宋,但关于其投降的经过却说法不一。

元朝人根据宋朝国史编写的《宋史》中记载,杨业见太原城孤掌难鸣,认为大势已去,遂劝说刘继元投降,刘继元这才奉表请降。

但李焘对此说法表示否定,因为这段记载存在问题。

根据宋朝国史的这段记载,赵光义是先见到刘继元后再派人召杨业前来见面的,如果继元是杨业劝降的,那么两人就该一同前来,何必还要再派人召见?

而且根据《新五代史·东汉世家》中记载,劝降刘继元的另有其人。这些史料同样表明,在刘继元出城投降之后,杨业仍在城中坚守。赵光义知道这是一名勇将,爱惜其才,于是命刘继元派遣亲信前往劝降。杨业在收到消息后面朝北方哭着下拜,然后才解除武装出城来见赵光义。

这些资料还提到,杨业在太原保卫战中十分骁勇。赵光义应该也是见识了他的这份骁勇,才会专程召降他并予以重用的。

或许杨业在之前几场战斗中的表现也没有那么差,只是被胜利者的史书忽视和篡改了而已。

雁门大捷

归降大宋后,杨业被改回了杨姓。

此前没有提到的是,杨业在北汉时因为作战英勇被刘钧赐以刘姓,并按照自己儿子们的命名规则为他取名“刘继业”,以示重视。

赵光义不仅改回了他的姓,还将他名字中的“继”字也一并移除。直到这时,他才成了名副其实的杨业。

攻灭北汉后,赵光义留下杨业镇守,旋即领兵进攻辽国,结果在高梁河惨败,狼狈逃回汴京。

战败后的赵光义也知道辽国一定会趁机南下,于是进行了一系列部署,其中命潘美和杨业驻守在两国的西部边境上防备辽军。

其后辽景宗耶律贤果然发兵南侵,辽国大军十万气势汹汹地朝雁门关杀来。

此时杨业与潘美驻守雁门,兵力与辽军相比呈现劣势。但雁门关自古就是险关,它位于雁门山中,道路狭窄,易守难攻,宋军得以凭借天险与辽军相持。

在北汉长期以弱敌强的杨业此时发挥了自己的奇袭特长,他与潘美进行了成功的配合:潘美带领大部队正面拒敌,杨业则与上次夜袭宋营一样,带领数百人走小路绕到辽军身后,出其不意地发动进攻。

辽军正在集中精力攻关,却完全想不到身后会有军队袭击,一时间乱作一团,关内宋军此时也一齐杀出,在两面夹击之下,辽军全面崩溃。

此战中辽军的节度使,耶律贤的驸马萧咄李被杀,马步军都指挥使李崇诲被生擒。

因为杨业和潘美在此战中的优异表现,二人均受到嘉奖和提拔。此战更是让契丹人见识到了杨业的骁勇,从此以后契丹士兵只要看到杨业部队的旗帜便会掉头逃走。

杨业身为降将立下如此战功,又受到皇帝嘉奖,这引得一些将领十分嫉妒,于是他们纷纷向皇帝写举报信诬告杨业。

这其中有没有潘美不得而知,但即便有,潘美也是众将领其中之一。如果潘美在其中的话,这应该是他第一次陷害杨业。

不过这些诬告信没有动摇赵光义对杨业的信任,他反倒将这些信件都交给了杨业本人。

但杨业的降将身份和他所受到的嫉妒,却仍旧成为导致他最终悲剧结局的重要因素。

雍熙之误

都只为宋王爷五台山还愿,潘仁美诓圣驾来到北番。你的父强宋王双龙赴宴,某弟兄全上阵赴会在沙滩。某大哥替宋王席前殉难;某二哥短箭下死得惨然;某三哥被马踏尸如泥烂;某五弟弃红尘削发深山;某六弟掌帅印三关征战;某七弟被潘洪射死高竿;……某本是杨四郎把姓名改换,得攀你贤公主前世有缘,也事出偶然!

这是京剧《四郎探母》当中的选段,讲述的是杨老令公与七个儿子在金沙滩的遭遇。

故事中,潘仁美暗中与辽国天庆王勾结,诓骗宋太宗赵光义来到金沙滩上参加“双龙宴”,杨家将们察觉了阴谋暗中保护宋王,结果七兄弟四人战死,老令公也在遭到包围后怒撞李陵碑殉国。

这几乎是一个完全杜撰的故事。封建王朝禁止将当朝帝王之外的其他人呼作皇上,因此戏曲中只能将故事中的皇帝降格为王。而天庆王这个人是不存在的,非要找原型的话,可能应该是对应辽景宗耶律贤,但他和赵光义从来没有见过面。

历史上导致杨业殉国的这场战争,发起人其实是北宋皇帝赵光义。

耶律贤在雁门之战不久便病故了,他的儿子耶律隆绪即位,史称辽圣宗,由他的母亲太后萧绰临朝听政。

此时的耶律隆绪十二岁,萧绰三十岁。

孤儿寡母执掌朝政,像极了陈桥兵变前的后周。

赵光义心动了,他决定像他哥哥那样,再从一对母子手中夺过一个政权。

或许他也没打算攻破辽国,但至少要抢回燕云十六州。

于是不久后,赵光义再度集结大军,分三路北上攻辽。

但他打错了如意算盘,这个寡妇确实很年轻也很漂亮,却并不是一个好欺负的未亡人。

临朝不久,他就压制住了一切反对势力,牢牢掌控了朝政。

而她重用的耶律休哥,正是当年打得赵光义不得不坐上驴车跑路,导致他被后世网友讥讽为“高梁河车神”的那个人。

耶律休哥同样精于政治,他在辽国边境上治军严谨,宽以待民,使饱受战争创伤的幽州一带迅速安定,也提高了辽国在边境汉民心中的声望。

可以说此时无论是辽国的朝堂还是边境都十分稳定,甚至要好于耶律贤在位时期。

选在这时候发动战争,本就是一个错误。

殒命陈家谷

战争一开始,宋军连战连捷。三路军队都有所斩获,而潘美和杨业所在的西路军更是连克四州。

辽国方面迅速反应,萧太后调集几支早已布置在边境的几支军队快速集结,自己则带着儿子亲率大军赶赴前线应援。

几战之后,宋军便开始溃败,接着中路和东路军全线溃退,只剩下了潘美和杨业率领的西路军。

辽军全面反扑,十多万敌军出现在他们的面前,此时西路军却接到了一个新任务:将已攻下的四州百姓全部迁往中原。

无论在北汉或者北宋,杨业经常要面对这种以少敌多的状况,关键时刻总是需要他力挽狂澜。

面对士气正盛的辽军,杨业仍想采取奇袭打法,先佯装撤退,将敌军引诱至埋伏地点后以强弩击之。

但此时他不是主帅,而身为主帅的潘美也无法决定。

因为这时候军队中还有另一个可以发号施令的人:监军王侁。

按照制度,监军要高于主帅,违背监军的命令,最高可以判死刑。

潘美不敢得罪王侁,选择保持沉默。而军中那些妒忌杨业已久的人则附和王侁的意见。

王侁应该同样嫉妒杨业,他不仅否定了杨业的提案,还说了一句非常难听的话:

“你不是号称无敌吗?现在大敌当前却不肯前往阻敌,难道是有异心不成?”

身为一个降将,这句话是致命的。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杨业只能请命与敌人正面血战。

出发前,杨业找到潘美对他说:“此一战凶多吉少,希望将军能在这陈家谷谷口布置强弩,等我退回来的进行掩护,如若不然,我们就要全军覆了!”

杨业没有设伏,他的对手却设了伏兵。

辽军与宋军接战后便开始后撤,将杨业引入包围圈,宋军大败。杨业带领部队奋战脱身,一路后撤到陈家谷口,那里却空空如也。

原来王侁等人见到辽军诈败以为取得胜机,为抢军功争先恐后率军前往,而见到杨业败退后又开始疯狂逃命,乱作一团。

此时身为主帅的潘美完全控制不住局面,只能跟着大军一路仓皇逃离了陈家谷。

失去后援的杨业让部下逃命,无人肯走,于是众人拿起武器,果断朝着追兵杀去……

此战中除了杨业之外,其余的人几乎全部战死,包括他的儿子杨延玉。杨业受伤几十处,仍然手刃了数百名辽军,终于因为战马重伤无法行进,被辽军俘虏。

面对辽军主帅耶律斜轸的质问,杨业但求一死。三天后,一代骁将绝食而亡。

后续

杨业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有勇有谋,行军操练都与士兵同甘共苦。西北之地气候寒冷,人们平时都要盖着毛毯,可他却只是披着一件棉衣就前去参加会议,甚至不在身边生火。他为政去繁从简,深得下属和百姓的爱戴,因此陈家谷口那些残兵才甘愿和他一同赴死。

他的死,其实是因为优秀的业绩而遭到同僚的排挤。

赵光义听闻杨业的死讯悲痛不已,他将潘美连降三级,将王侁和另一名讥讽杨业的将军开除公职。但几年后,三人都接连复任。

杨业虽死,其志尚存。

继承他遗志的,是他的儿子,杨家的二代名将杨延昭。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参考资料:《宋史》(元)脱脱

                  《辽史》(元)脱脱

                《新五代史》(宋)欧阳修

                  《续资治通鉴长编》(宋)李焘

                  《契丹国志》(宋)叶隆礼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6,142评论 6 49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2,298评论 3 392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2,068评论 0 351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8,081评论 1 291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7,099评论 6 38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1,071评论 1 295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990评论 3 417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832评论 0 273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5,274评论 1 31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488评论 2 33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649评论 1 347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378评论 5 343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979评论 3 325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625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796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643评论 2 368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545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