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父母发现,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对孩子的影响力越来越弱了:“孩子越来越不听话了”。其实,这是一个非常正常的现象,因为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会从寻求父母的关注和肯定拓展到寻求身边更多人,尤其是同伴的关注和肯定。
如果父母希望能对孩子保持影响力,需要考虑两点:第一,要保持亲子关系的和谐与紧密。孩子愿意听从父母的话,常常不是因为父母讲得多么有道理或者讲了很多,而是因为孩子和父母关系好,希望得到父母的肯定,所以才会听取父母的建议。但如果孩子从小和父母关系不是很亲密,那么到了青春期或者青春期之后,父母的话常常对孩子没有影响力。
在养育中,我们一直在强调父亲参与的重要性。这一方面是因为孩子的成长的确需要爸爸的参与,这对孩子有好处;另一方面也是从父子关系的角度出发的。因为如果在孩子小时候没有建立起亲密的亲子关系,等到孩子进入青春期的时候,爸爸想跟孩子讲讲人生的道理,想要影响孩子,孩子根本不搭理,因为过去没有亲密互动的基础,父母和孩子之间并不产生天然的影响力。
而亲子关系的和谐又与同理心有紧密的关联。因此,父母在孩子遇到事情的时候首先要运用同理心来理解孩子。“非暴力沟通”等方式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在教父母如何运用同理心来理解孩子的感受,能和孩子在同一战线战斗,而不是成为彼此的对手。
孩子如果有什么不开心的事,愿意到有同理心的父母那里去倾诉和寻求情感的支持。在此基础上,孩子才愿意听取父母的建议。父母如果没有同理心,遇到问题总是批评孩子,使得孩子遇到问题最后告诉的才是父母,那么父母能发挥的影响就很小。
第二,孩子到了一定年龄,比如说青春期以后,家长的建议是不是真的有效或实用也很重要,这非常考验父母的能力。如果孩子觉得父母(或者老师,或者其他人)很厉害,不管自己有什么问题,都能在他们那里找到解决方案,而且这些方案真的管用,那么孩子就会不断向他们寻求帮助。
反之,如果父母只会说“上课认真听讲,不要开小差;你要认真做事,要谨小慎微;你要有大格局,要站得高看得远”这样“正确的废话”,孩子会觉得这些建议毫无用处。长此以往,孩子就养成了听父母说教“左耳进右耳出”的习惯。所以,父母能不能让孩子接受自己的解决方案、让他觉得合理,取决于父母的高度能不能跟得上孩子的成长,这挑战的是父母的眼界、学识和不断学习的能力。第六章讨论的“搭台阶”就是希望父母能真正有能力帮助孩子,让孩子信任父母。
从关系维度而言,父母要珍惜和孩子的关系,虽然它由天然的血缘纽带连接,但依然是需要用心经营的。同时,父母也要提醒自己,提出的建议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这样,父母和孩子的关系才不会随着孩子成长而变疏远。因此,成为一个“学习型”的父母已经是时代的必然要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