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回忆时,我总是非常明确且振振有词:那是我一生当中几个高峰体验之一。
我还记得院门前那块招牌,5月的阳光照射下,半明半暗。院门是掩着,十来平方的院子种了一棵树,当下郁郁葱葱,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影子。挨着墙是一排盆栽,生长得很好。
我在院子里转了一圈又一圈,仔仔细细观看每一件物品,眼睛由润湿到模糊。天知道,我走了10年,才走到这里!
17年毕业,干了专业匹配的工作——财务。单位不错,还是500强,但工作了一年,还是难以安放躁动的心。
财务是父母为我选的专业,当时心智懵懂,既不讨厌又不喜欢,那就读吧。专科毕业,焦虑学历太低,考了本科。不知道跨什么专业,也不确定能不能跨,又继续读了财务,一晃两年。直到工作了,才发现我真的不爱财务,而关于书籍的那个梦,在时间的沉淀下,越来越强烈。我想从事文字相关的工作。
学历是道始终跨不过去的坎,不是说专升本的文凭垃圾,而是跨专业从事工作,多少公司会要?
那好吧,考研。研究生的文凭总该不会有问题。
接着是九个月的备考。三跨毕竟艰难,这几年考研人数逐年增加,期间各种压力、怀疑、崩溃,也一时兴奋冲动,幻想自己是那个中奖的人。
最后还是考了个一般211,索性,九个月的努力没有白费。
于是苦逼的三年又开始了。补文学基础,拼命阅读,写论文,还时不时关注它的招聘。理想国,在我心中始终是殿堂级的存在。
忙碌中三年又过了,这下我终于拿着一纸文凭叩开了我心中向往之地的大门。
从12年读大专到现在,我花了近十年时间,才走到自己所热爱的东西面前,而这一切又将是另一个开始。值不值?
期间不断问自己,此刻已经无法判断。同龄的人,结婚生子比比皆是。攒了积蓄游遍亚洲的人,也不在少数。而我一穷二白,6年浪费掉的时间,3年苦逼的研究狗,才走到这里。我只觉得一切来得太晚了。
真正来到这红院墙前,止不住的激动。
不记得什么时候开始接触看理想,从一千零一夜开始,一集接着一集地看,从起先觉得不错,到最后由衷的佩服。北京街头的夜色,看了不下两百遍。从一千零一夜,到听说、局部,再到圆桌派,从理想国到看理想,从屏幕前的观众到追寻品牌背后的团队,我一点一点的靠近。我知道,那就是我想去的地方,心驰神往。
我看了看摊在桌上的肖秀荣2019,埋头刷题。
旁边是前天摘录的名人名言——
等待和耕耘哪一个更辛苦?
等待。——李建
18.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