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节下课铃声响起,我熟练的收拾好桌子上的课本,踏着匆忙的步子挤入下楼的人流中,班上一个女生的声音突然出现在我耳里:“你怎么没和他们走在一起?”我有些诧异,等我确定她在和我说话后我却仍然没能弄清楚她所指的“他们”是谁?然后我突然想到,我已经这样一个人多久了呢?
已经是进入大学的第三个年头了,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我应该会在这间小小的宿舍里度过在大学的最后一年。由于宿舍空了两张床位,宿舍管理员给我们安排了两个新生入住,性格迥异。
其中一个人加了四个部门三个社团,我很佩服他的勇气,于是我问他:“你加这么多部门,到时候忙得过来吗?”他低下头笑着挠了挠后脑勺,没有回答我。我又问他:“你为什么要加这么多部门啊?”他的笑容依然挂在脸上,抬起头回答道:“因为听人说大学多认识人很重要,所以琢磨着就多加了些部门。”我想,这应该是个老实人。
他问了我很多事,我都耐心的给了他答案,不觉又想起两年前的自己,那个尽力想要融入班级,融入宿舍,融入社团的自己。两年之后,我终于发现自己做不到在所有地方合群。于是我总结出一个道理,世界上除了必要的事以外,大概都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可以,但没必要”;另一种是“不可以,而且没必要”。
当我懂得这个道理之后,我解决了许多的问题。当我将要去做一件事的时候,我会先把这件事分类,然后我发现大部分的事都能划归到“没必要”中去。这让我省下许多时间去做一些更有意义的事,其中最重要的莫过于我再也不会为我在宿舍里的不合群而纠结。起初我以为能认识更多的人是能力的体现,能让以后的自己有“更多的路”可以走,但是我总做不到在身边所有的圈子里合群,这时候我想起父母教过我的一句话,“人总是需要靠自己的”,于是我开始换一种思考方式去考虑问题,我发现我认识的人给予我最大的益处是让我认识到他们优秀的一面,并且让我在不断的对比中认识到自己想要成为怎样的人,并且怎样去成为那样的人。于是我舍弃了那些“可以,但没必要”和“不可以,而且没必要”的圈子。这是一个孤独且痛苦的过程,但我却乐此不疲。
生命是一场漫长的救赎,因为学会了自我认识,才能够不囿于旧我,然后舍弃生命中的那些“没必要”,去认识更好的新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