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董寨背依翠薇高山,面临碧波粼粼盘江河。一座小桥联通河对岸大片山间坝子,河里一串石凳静静立在水中,四周群山环绕如天然屏障,山与山之间山溪冲刷出小沟沟,走的人多便形成了路。
河边老罗家,祖上省吃俭用精打细算,积攒一点儿钱买一小块地,积攒一点买点自己耕种的土地,土改时划为地主成分。
唯一的儿子十八岁了,因为地主成分说不上媳妇。罗伯妈托媒人到处访,那家有合适的姑娘,说给他家做媳妇。
媒人知道,整个盘江公社,都没有人家的姑娘愿意放给他家的。媒人到其他公社去访。终于,在离此三十多里地的拐西公社,有一个地主成分的寡婆家,有个同岁的姑娘没有人家来说。
这个姑娘生下八个月后父亲被抢他家的土匪打死,有点儿薄田而化为地主成分。寡母带着两个姑娘和一个儿子过活,日子艰难。
媒人试探寡母:“盘江公社麦董寨,老罗家有个儿子和你小女儿同岁,你家同意不同意放?”地主成分的姑娘不好找婆家,十八岁已是老姑娘了,再不嫁就没人家要了。
寡母当即表示愿意将小女儿放给老罗家(放是布依土话嫁的意思)。
媒人到老罗家说;“拐西公社有个地主成分的姑娘愿意放给你家。”把罗伯妈高兴坏了,立即请族中一个婶子做证人。
老罗家择一个日子,准备两瓶酒两封饼干做礼信,由媒人和证人带去拐西看姑娘家境。
又过些日子,媒人、证人和一个本家叔叔三人带上礼信又到姑娘家拜访一次,其实是去考察姑娘家情况。
之后媒人到姑娘家问姑娘生辰八字,老罗家请算命先生给两个年轻人合婚。先生一算两人不亏不克。又请媒人去告诉姑娘家老罗家准备哪天请人去讲彩礼。
老罗家挑一个日子,给姑娘备两套衣服,一块猪肉,两瓶酒两封饼干供姑娘家老人,女方请来陪的亲戚一家送一瓶酒一封饼干。这个程序走过,亲事就定下来了。
用两个年轻人的八字测十月初八适宜举行婚礼,由媒人将结婚日子送到姑娘家。
经过大半年时间,老罗家终于讲到儿媳妇,就等秋后举行婚礼。罗伯妈开始准备婚礼。
十月初七,老罗家请寨邻、亲戚们帮忙,抬着新娘的衣服,肉、酒、糖、葵花花生、银杏果等去姑娘家过礼。
布依族的婚礼举行三天。第一天拜堂,这是一对新人首次见面。当晚八个送亲姑娘与新娘横七竖八睡一床,不给新郎接近新娘的机会。
第二天请亲戚寨邻吃酒。同时娘家七大姑八大姨,一起到男方家吃“被窝酒”。新娘妈妈也在吃“被窝酒”人中间,她是首次见到女婿,婚前都是媒人在说女婿怎么怎么样。
第三天,打发送亲姑娘一人两个糯米粑,准备一块肉带回去给娘家请亲戚吃饭用。这天最关键的是要将姑娘完好无损带回娘家。
布依族男女举行了婚礼以后并不住在一起,姑娘在娘家叫“坐家”。姑娘白天在生产队劳动,晚上在家挑花绣朵。
结婚后罗家儿子借各种理由请姑娘去帮忙料理,借机在一起相处。
老罗家媳妇在娘家做了五番背带,30双小孩鞋子以后,有了身孕。请人带口信到老罗家说有事商量,老罗家儿子把姑娘接回自己家。
老辈布依族婚前经历三回九转,三媒六证,婚礼后即分开居住在各自家庭。婚前不认识,婚后才开始培养感情。虽然结婚年龄小,形成事实婚姻都比较晚。
现在的布依族的婚恋观与汉族相似,先恋爱后结婚,比较人性化。老一辈妇女在婚姻中地位低下,不少女人因为缺少怀孕时机,不能怀孕而孤独终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