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强调的“法”就是方法。爱孩子不应该是没有方法,不讲尺度地“泛爱”。而是应该讲方法,有原则。
新华道西山口路段修路。一到上学的点就拥堵得厉害。不计其数的汽车,电动车,自行车堵在一起:抱怨声,叹息声,催促声不绝于耳。
某天早上上班又赶上了上学高峰,路过矿务局前路段的时候,一个中年男子正在焦急的敲一辆电动车的玻璃,俨然是孩子上学不早了,他希望电动车能让他先过。可是执拗的电动车司机对中年男子敲玻璃的举动很不满,就是不让。结果双方争执起来,我无暇停下匆忙的脚步,但争吵的声音时不时从身后传来。
可怜天下父母心。怕儿子迟到,可怜的父亲已经急功近利。但不知他想过没有他这种争吵的姿态又会对孩子产生怎样不良的影响呢?父亲只看到了显性的现象却忽略了隐性的后果。
其实生活中处处皆学问,不是只有课堂才交给我们东西。应该说社会上的为人处世更是孩子们应该学习的。从始至终孩子将全过程都印进了小小的心灵,将来会给孩子带来怎样的影响?再说一个十几岁的孩子一直坐在爸爸的后车架上,他怎么就不会自己走着上学呢?穿过马路走到西山路小学不到五分钟的时间,只要他下来走,什么事情都迎刃而解了。也许父子俩正在气头上没有顾及上吧。看看现在的接送大军蔚为壮观。有几个学生,一定会有相应的几对家长。当然现在社会治安不稳是一个因素,但是孩子们自立自理能力的大幅度退化更是事实。不是孩子没有这个能力,是我们的家长根本不给孩子创造这个机会。
想想30年前刚上一年级的我每天都排着路队回家。 60年前的老爸要走几里地的路上学不都是自己去的吗?现在的宝贝可真金贵:某天我在西山路小学看到一位年轻的妈妈亲自打开汽车的大门,亲自掀开盖在孩子腿上的被子,那份无微不至真是让人钦佩。如此娇生惯养下去估计只会吃眼前的那口饼了。
我们班的孩子呈现出的状态也是参差不齐。有的孩子一进入初中就学会自己骑自行车回家,而有的孩子这么大连打车都不会,可见我们家长爱孩子爱得有点本末倒置了。
楼下有个女孩,父母离异。一直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16岁的她已经进入开滦一中上高中了,本来15分钟的路程却让60多岁的爷爷每天起早贪黑地接送。有时听到他家传来的进门声,毫无礼貌可言,没有打招呼的声音。难道爷爷奶奶就欠她的:供他吃,供她喝,还得供她耍。
有时面对我儿子,父母总是抱怨:爷爷奶奶对你这么好,你怎么还总耍啊?我总是反复告诉父母:对待嘟嘟必须严宽并举,恩威并施。该讲原则一定要讲原则,自己的事情一定要自己做,该让他参与的劳动一定要参与。餐桌上不该干的事情绝对不许干。晚上不能吃水果,吃糖,睡前一定洗脸洗脚。外出最多买一件玩具。如果无理取闹坚决置之不理。
只有培养一个懂理感恩的孩子才是父母一生最大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