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关于“什么年龄就应该干什么事情”这句话,恐怕和“到了年纪就该结婚”这话一样从来都不受人待见。于我而言,结婚不是人生必修课,所以对后一句话不能苟同,但是对于前一句话,却持有不一样的启蒙。
我永远都记得第一次听到“什么年龄就应该干什么事情”这句话是在高三的一节课堂上,身为班主任的历史老师习惯在讲历史之余延伸至现实生活,那天也一样,他把卷起来的历史书重重丢在了讲坛上,掀起一阵粉笔尘,最靠近讲坛的几位同学偷偷屏住呼吸。
班主任说:“你们现在这个年龄不读书能干嘛,难道希望像某某一样吗?”全班同学被班主任的气势压倒了,静默了好久。
过了一会儿,班主任自己又打圆场:“自然,某某能够主动来学习是件好事,但是到了那个年龄段,你们不更应该去干点别的事情吗?什么年龄就应该干什么事情,别胡闹。”然后继续讲课。
班主任口中的某某,简称为KK吧,我们全校的同学估计都知道,倒不是因为KK多么成绩优异或者有什么突出才能,纯粹是因为KK年纪比较大——普通高三学生18岁,KK应该是25岁左右。
关于我对KK的了解,说来也真是巧合。KK的家就在我上小学的门口,她弟弟和我曾是同班同学,所以即便我是在高中才认识她,也对她的经历有了一定的了解。
据说,KK初中毕业之后就外出打工——在我们那儿,这并不是什么很稀奇的事。打了几年工之后,她突然觉得靠卖苦力挣钱太累,读书才是穷人唯一的出路,便毅然和谈婚论嫁的男友分手,她拿出自己攒下的一点积蓄,要重返校园读书。
无奈成绩太差,为了打好基础,KK只能够去镇上的中学从初一开始读起,于是19岁的KK坐回到了几年前的那件教室,身边是一群年龄才过了个位数没两年的小朋友。
这一次,KK真是下足了苦功好好念书,还在升学率并不高的情况下考上了县城一中,顺利进入高中学习。即便如此,KK被分到的却是那占了总人数50%的普通班中,也就是部分人心中只是作为陪读的那一部分学生之中。
大概是对于读书这件事真的没有天赋,KK的成绩一直处于班级的中下游。当然,其中一部分原因肯定也是KK的努力程度并不及很多基础比她好、记忆力比她好、比她聪明,还比她努力的同学,所以KK即便是带着励志的光荣入校,慢慢也变得无人问津。
在学习上,KK日渐趋于平淡,和普通的高中生没什么两样,但是生活中的她却与高中生活有那么点格格不入。
由于住在同一层宿舍楼,我见到KK的次数也多,虽然从不打招呼,但其泼辣、果敢的作风着实震惊到了我,比如抢供不应求的手龙头,除了熟识她的人之外,其他同学都会因她的存在退避三舍。
另外,尽管是较为封闭的女生宿舍,但我们多是矜持害羞的少女,所以即便是在睡觉之前去公共洗手间,也是一本正经地着睡衣睡裤。但是我对KK的印象,却是一条白色宽松内裤包裹着格外圆润却有点儿松弛的屁股,和其他少女们区别很明显。
于我而言,其实就光是屁股这一点不同,也会让我毅然放弃求学之路,还好我知道从普遍意义上来讲,我正处于该好好念书的年纪,便越发努力,想着:过了这村,可就再也没有努力念书的机会了。
后来的高考,不出所料,KK没有考上理想的学校,但还是去了一家专科上了三年的医学院——这也是很多成绩不理想的女生的选择。
最近一次听到老同学说起KK,说她和一些人同在我们那个市的一家公立医院上班。乍一听来还不错,至少是过上了靠技术吃饭的日子,如果没有我那些老同学抱怨累死累活、待遇极差的话——毕竟相对医生而言,护士的工作的技术含量和辛苦程度不可同日而语。
我作为一个旁观者,没法儿断定年近30岁的KK拿着并不高的工资干着辛苦的工作时,有没有一刻后悔过自己的抉择,但可以肯定的是,即便这个关于重返校园最终却算不上逆袭的故事多么感人,却多少有点儿悲壮的气息。
你想啊,想重返校园的人应该很多,但是真正践行的寥寥,为什么呢?因为想重返校园想的是年轻个好多岁的自己再来一次,想的是当年的自己如果可以更努力,而不是现在的自己再倒回去上课。
有些时候,我们之所以要在蹉跎了光阴之后回过头去干某件事情,不是因为要冲破年龄的束缚,而是在应该干好那件事的时候,自己却因为力不能及或者没有努力的意识,一不小心活生生错过了最佳良机。
什么年龄就应该干什么事情,是让能我们活在当下,千方百计把现在能干的时候干好,不要徒留遗憾,让以后的自己花费更大的成本来补救。而后来一次打上了补丁的补救,基本上不会比一开始的破釜沉舟之效果来得如你所愿。
(二)
我朋友公司有一个女白骨精,不仅资历老道,收入颇丰,成熟优雅,身材凹凸有致,年近四十看上去还像个未满三十岁的年轻姑娘。白骨精这个剩女也是因为“不将就”遗留下来的历史问题,当然,更主要的原因其实是年轻的时候她其实眼光达到了,但能力没跟上,所以并没有机缘和自认为分外欣赏的男士喜结连理,这也激励着她一直积极进取,在各个方面全面提升着自己。
功夫不负有心人,白骨精在去年终于遇到了一位各个方面都不错的黄金单身汉,都到了这么大的年纪,没磨合多久就谈婚论嫁,一切水到渠成。如今白骨精已怀孕,这个过程对于大龄妇女来说有点儿艰辛,但好歹能挺住,毕竟她真心想要一个可爱的baby。
其实我说这个个例并不表示我在反驳“什么年龄就应该干什么事情”,恰好相反,结婚生子这些事情在合适的情况下就应该早点儿完成。
记得这么一个段子,说男人的确是始终如一的生物,因为无论他们是十八岁还是八十岁,一致地喜欢最好能年轻到18岁的姑娘。所以,男性更愿意和较为年轻的女士发展亲密关系,这是生物进化的本能。而从婚恋市场整体上来看,男士更偏爱年纪低于30岁的女士,这一点让多少大龄剩女们捶胸顿足却无可奈何。
曾经有一段时间,我频繁接触剩女圈子,发现大多数人虽然心态极好,觉得一个人过着不将就的生活简直是人间美意,但是一说到想要找一个可以依赖终生的人,免不了泪闪金花或者是充满期待的星星眼。
据我统计,绝大多数剩下来的女人的理由都是“以前没想过这件事,又宅又被动,人和时间就溜走了”,我可以简单把它翻译为“以前没想过要努力为自己想结婚这件事做准备”。
到了她们在表明自己年龄的时候,却总带点儿“我这年纪确实也不小了”的心态,对于过往,虽无遗憾,却夹杂了点追悔莫及的意味。而每次问到我的年纪,即便我偷偷加了三岁,她们也总认为年纪太小,倒不是支持我先去玩乐几年,而是觉得我这个年龄刚刚好,还总会散发出“你这个年轻的小姑娘来抢什么市场”的微妙气息——这也是我为什么谎报年龄的原因之一。
我自然不能大言不惭地说“你们既然想结婚,年轻的时候为什么不好好朝这方面努力”,只是看到了她们有点儿惆怅的这一面,心想:都是多么好的姑娘,为何把自己置于如此被动的境地?当然,我说得好,更多的是指她们很善良、贤良淑德,太适合组建美满家庭。
细想一下,为何会主要因为年龄这事把自己陷于被动境地?我想主要原因是,不少想结婚却剩到了自己觉得年龄大了的女人,除了多花费几年攒下了比年轻姑娘们多一点的钱,其他方面并没有什么特别大的优势。如此一来,在这个男人暂时还看着年龄的婚恋时代,她们的可选择性自然小了很多,而且送上门的男人多是被那些已经有对象的同龄甚至低龄姑娘挑剩的角色,她们便只好更怅然。
我开头提到的那个白骨精,其实她并不是“总会等到那个对的人”的典型,也并非是“不要将就”的最终结局,我们没法儿了解全部细节,但大概也可以想到在她身上究竟发生了多少很多女人都做不到的事情,比如职业上的发展,她从来都是全情投入,特别努力,还因为机缘巧合分到了公司的部分股份,并且她本身就出生于富裕之家;
比如善体人意,这可不是女人的本能,而是在本能之下继续了太多的修炼,去看书,去研究人与人之间如何更好地相处,如何在让自己舒适的情况下也让别人更舒适;
比如好身材,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坚持跑步和锻炼,一旦开始便没有中断更没有结束;比如好皮肤,你能做到把敷面膜、去角质、按摩、皮肤保养之类当成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吗……
即便如今白骨精算是功德圆满,她也还在承受着一些外人一想便知的苦楚,就拿生小孩这件事来说吧,如果是二十几岁的小姑娘,相对而言,怀孕之后还能到处活蹦乱跳,但是白骨精自怀孕开始就专心养胎,还有一长段时间不得不一动不动地躺在床上,时时刻刻都得小心翼翼照看着那个还未出生却弥足珍贵的小生命。
什么样的年龄干什么样的事情,如果没干,你得累积更多的资本来弥补,比如现在最好的年龄不想结婚,没关系,但是要做好不知在何时才能找到对的人的各项准备,不要到时候光是年纪长了,其他方面还是和如今的状态一样;
比如现在不想生小孩,也没关系,你得做好年纪大了不够便利却依旧要生的准备,提前把身体的健康指标维持在够好的状态,也多挣点钱,为生孩子的需要的更高成本来打好基础。
自然,不是说结婚生小孩是我们的必须,而是对于那一部分人生计划中确实有结婚生子这个必修课的人而言,不要随随便便任宝贵的时光流逝而去,自己却未从中受任何益。
(三)
在我们的生活中,总有些过来人会告诉你,什么样的年龄干什么样的事情,这样的言语听起来像是在阻碍你的个性发展,但仔细一琢磨,这或许是一条捷径,是更高效的一种生活方式。比起那些“随你怎样,开心就好”的观点,会劝你在合适的年龄去干点什么事情的人恐怕更是因为爱你,尤其是在对方曾走错过路的情况之下。
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有自己的生活重心,你应该搞清楚自己的重心是什么,比如该读书提升学历,该努力工作提升经验,该寻找一个靠谱的对象结婚,或是该在孩子的身上集中更多的注意力之类,每一个阶段在兼顾其他方面的情况下,一定要把最重要的那件事情干好。
我们对很多东西的投资,包括父母对子女的爱,其实一辈子之中只有那么短短的一段时间——孩子每个年龄段的需求不一样——如果错过了,会损失比你现在付出的时间和金钱多得多的东西。
就像那位在十几岁出头没有好好学习的KK,她当初或许是不知道学习对十几岁的自己而言才是最重要的事,或许是觉得没有好成绩也无所谓,于是到了二十几岁,经过一些挫折,再返回去做那件重要的当初不觉得重要的小事。
把路再走一遍,对她来说或许是惊喜是新生,但是我们不得不说,她错过的东西可能远远多于她得到的,比如没有努力过的从前,比如二十几岁该努力拼搏的职场生涯,比如未来三十几岁早该奠定好却力不能及的人生上半场。
说白了,我主要是不希望25岁的你去做20岁时就该做好的事情,不希望你到了30岁去完成25岁该完成的事情,而要把现在的一部分时间腾出给未来,
当然,如果完全没法儿接受什么样的年龄干什么样的事情的论调,也不愿意从中汲取一些除了“难道到了平均年龄就该去死”的经验教训,那好像也没什么,只是可能比那些在最合适的年纪干好了自己想要做的事的人,辛苦得多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