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块广告牌》也是这届奥斯卡入围中举足轻重的一部片子,获得了7项提名,紧随《水形物语》和《至暗时刻》。
但看完它,我不知道如何下笔。导演想表达得东西并不明确。种族,同性恋,暴力……都在影片里有很明显的表现。
但我更愿意把它归结到人性这一个主题。
影片是根据三块广告牌展开的故事。Mildred的女儿因为性侵而死,迟迟没有找到凶手,她把这一切的恨归根于警局,便租下了广告牌在上面写明这事并直接把矛头对准警局的局长William,在广告牌上写下他的名字。
从影片后面的故事来看,Mildred的女儿发生这样的事是因为先与自己吵架在先,才发生了后面的悲剧。Mildred不愿意承认这一事实,把伤痛归于警察的闲散无用,甚至不惜烧了警局。
从她的身上,可以感受到她作为母亲的悲痛。但她的目光一直是狭隘的,不敢面对自己与女儿发生的冲突,她似乎不是一个好母亲,她希望用通过广告牌的方式来惩罚她认为闲散的警局,也惩罚自己。她想在惩罚中救赎自己。
William是警察局的局长,他是个好人,却身患绝症。似乎代表正义的一方在渐渐逝去,就像开头开始就引入的那本书一样《好人难寻》,剧中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立场,这似乎是一部好坏主角的电影,他们都用自己的目光来判断和决定事情。
Dixon警察身上有很多毛病,恋母癖,歧视黑人……他把William警察的自杀归根到广告牌的负责人,把他暴打一顿解气。当他最后被烧伤后进入医院遇到了被自己打伤的广告牌负责人,看到被自己打伤的人在气愤之下仍然给自己端来一杯橙汁时,他感受到了自己的狭隘与幼稚。
电影充满了黑色幽默,在一个个黑色幽默中感受情节的不断反转。最后,一向相视为仇的Mildred和Dixon 一起开车前往寻找一起强奸案的凶手,导演没有交代最后他们如何处置了这个凶手,留给观众一个开放式的结局。
有的时候,事情看起来是那么回事却好像又不是那么回事。看到的未必是真相,更何况还有我们很多看不到的。多一些思考,多一些宽容。
对待自己持一颗谨慎的态度,对待别人永远不要狭隘。有的方式的恨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会给我们和身边朋友的生活带来许多的烦扰,要在失去前懂得珍惜,失去后不要怪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