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提问,精彩的问题不断浮现:
何为等量关系?等量关系和数量关系、等量关系式一样吗?
为什么不学其他数的倍数的特征?
平行四边形可以折成长方形吗?
mL为什么一个小写一个大写?
折线统计图可以是曲线吗?
怎样证明画出的正方体就是正方体?
结果是循环小数还可以验算吗?
有没有长斜了的圆锥?
如果龙舟大赛算平移,那百米赛跑算平移吗?
精彩不断,新的挑战也随之而来:
提出的问题我们也没有答案怎么办?是搁置还是解决?以怎样的方式解决?课上解决还是课下解决?
毫无疑问,要解决!因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会思考,尝试,交流,碰撞,进而引发更深入的学习。当然,面对不同问题,我们可能会采取不同的方式去处理。
面对学生精彩却有些棘手的问题,我们如何做出回应?
1.回归教材,宏观对比中消除困惑
小学阶段,有很多相似的,难以区分的概念,如轴对称图形和轴对称、分数单位和计量单位,当学生提出困惑和疑问时,我们不妨引导学生再回归教材,用更宏观的视角去对比、剖析概念的本质。从教材中来,再回到教材中去。
2.实践尝试,操作交流中促发思考
我们在欣赏学生提出的问题精彩,深入,聚焦,有价值时,更需要相信学生能通过假设、操作、实验、调整等方式认识问题的本质,也能通过合作,分享,对话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3.战略放弃,课下查阅后分享发现
学生的思维一旦打开,问题便会喷涌而来,完全利用课上的时间去解决已经不太现实,这就需要我们对问题进行分类,做出战略性的放弃,留给学生课下研究。其实,这样的问题研究完全可以替代部分习题性作业,因问而学,势必会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记录问题,学习成长中积极创造
记录,其实就是一个反思的过程,它不会让问题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被遗忘,而会时时提醒我们不断地思考,随着知识的积累,方法的优化,灵感的闪现,问题终将会被解决。
其实,我们所希望的提问,并非仅仅为了解决问题,但尝试着解决这些问题,却能够引发更深入的思考,催生更深度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