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龄化突出的当今时代,老人常常为人们所唾弃,因为老似乎成为老朽,颓废的代名词。人们往往谈老色变。
而老者从古都被人们乃至帝王所尊重。在佛门中流传着一句敬老的佳话,“和尚越老越宝。”因为出家修行人的学问和道行,随着年龄的增长而炉火纯青。因为他们是佛门中的老长者,足以为世师表。
所以,篱下老人提出培养有文化有修养具备(常、乐、我、净)四德的“四宝老者”。因为每个人都会老,而培养老人的长远之计则从培养有文化的年轻人开始。
在科技发展的今天,大多数人背井离乡,为了生计,罔顾道德,空巢老人问题严重,晚景萧条。这一个人群的前途堪忧。老有常常伴随着病、死,以及来生的终极问题。让老人成为老者,让老人成为哲人,让老人成为有高尚信仰的人,让敬老成为学老。培养有文化有四德的老者,让老人发挥应有的社会价值,这是篱下“万德福园”规划的理想世界。
篱下老人为院取名“萬德福園”。并亲题联:
慈作橹,悲作舟,喜作渡,无量因行而成就。
寿为身,慧为命,佛为心,难思果德自庄严。
篱下老人规划在每个乡镇地区都有一个这样的“万德福园”。万德福园,主体设计依无量寿经为指导。
“万德园”总占地4800平方米,寓弥陀四十八愿所成就。
建筑为二楼两排回形四合院布局,上住健康老者,下住病残老者,每间两房中间有一个艺术空间,供老人诵经看书,弹琴、学习创作及会客之用中供三宝佛:本师、药师、弥陀。
园内设中药房。医生为本院之老中医,有十余英俊少年童子护持,为年轻学医者,配有四十八名义工,可领适当工资,为社会爱心人士。
四合院中间有很大空间可供老者门种菜,养花、植药,中有经行道,茶余饭后,可在小道上经行,雨天可在四合院走廊下经行。每间住房前都有音响弥布,经行时佛号声响起。内圈绕三匝,外圈绕一匝。佛号声停,住地回向往生极乐净土,回向毕。梵音声轻起。各习其业,或书或画,或经、或禅。中午经行毕各归本处,安眠。眠起四十五分钟为会客时间。客去,则又种花采药念佛修行,各事本业。
四合院最中央为妙法堂,中奉三宝佛,为听法处及念佛处,高于住处些许。
每日中有一时为听经闻法时间,夜间七至八时齐聚念佛堂念佛,行动不便者,则在房内端坐念佛。
待有民间慈善组织来院探访,则可分位探访,可向老者买其作品,如念佛豆,书画,手工编织艺术品等。又能陪老者念佛,向老人学习老来安心之道,并老者学习经义、法义,及各门艺术精华。所得钱财投入老者园日用开支。为老人自己修福德。万德园财务纯属万德园所有,为纯公益事业。财务透明,供社会及政府督查。初想,待完善…
声明
版权由篱下“万德福园”所有,翻版不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