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听明白了吗?VS 我说明白了吗?貌似相同的两句话,实则大相径庭。
两字之差,听者的感受不同,前者被问话,后者被尊重。
你听明白了吗?侧重点在听者的理解力上,往往会让人不爽、别扭、甚至有点刺耳:“我又不是三岁的小孩“”你在质疑我的能力吗?”“你以为你是谁?”
我说明白了吗?侧重点在说者的表达力上,是一种谦虚和体贴的行为,同样是确认对方有没有听明白,但会让人更为舒服和愉悦。
两字之差,说者的心理模式不同,前者自负,后者谦逊。
你听明白了吗?认为自己说的已经很清楚了,对方应该听懂,如果听不懂,是对方理解能力的问题,即责任在”你“。
把这句话挂在嘴边上的人,往往比较自我,甚至自负,总喜欢把原因归结在别人身上,经常会抱怨对牛弹琴、鸡同鸭讲。其实很多时候,听者之所以没有听清楚,是说话的人就没有把问题说清楚,遗憾的是,很多人根本意识不到这一点。
我说明白了吗?注重的是接受准确,即让对方准确的接受到你想让他接受的信息,这需要先问问自己是否说清楚了:“逻辑表达的清晰吗?”“问题的关键点说到位了吗?”“语言还可以精练一点吗?””是不是可以换个更通俗易懂的说法?”,即责任在“我”。
但凡说这句话的人,谦逊、包容,认识到每一个人的生活工作经验不同,对事物和问题的认知不同,即在描述一件事情或陈述一个观点后,对方不一定明白,对方的不明白,就是自己没讲明白的,也是自己的表达方式需要不断优化的地方。
从“你听明白了吗?”到“我说明白了吗?”,需要跨越的,绝不会仅仅是两个字的距离,我认为有三点。
第一点:懂得尊重。你尊重别人,别人才会尊重你,将“尊重”根植于心,让对方感受到被尊重,沟通起来自然会舒服、和谐。
第二点:谦卑自牧。多审视自己的表达是否清楚了,要怀着一颗谦卑的心,不断修炼自己说话的能力。
第三点:换位思考。戒掉以自我为中心的沟通,学会站在对方的角度,多点包容与理解,让人舒服,是一种能力。
两句话,两种境界。我,说明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