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一下第一次的爱情
在吗 干嘛 吃了没…
哎呀 心疼 喝热水…
多穿 快回 外面冷…
你忙 好梦 早点睡…
这个片段应该是很多人看起来特别触景生情的,特别是广大直男朋友们。
最初对爱情的理解,是照着感动自己的方式去进行着的。
如今回想起来,就跟咱妈有多希望我们穿秋裤一样的感觉。
认为惯性就是爱情
至少我第1次的爱情就是这样的,后面就会开始反思自己。
那这样的方式肯定不对,有可能是自己还不够努力呢。
所以我决定把上面的场景变得更频繁一点,尽量做到每天一次给心仪的女生。
嗯,当然我又明白了一个道理。
如果你和某人聊天没有收到回复,记住没有回复也是一种回复,而且是一种很有力的回复!
还有一个:
爱情不是追求,而是吸引,而且是相互吸引。
男生女生的思维差别
当我把爱情相互平等的关系厘清之后,发现自己又陷入了思维层面的困境。
思维固化的可怕之处在于,你明知道这种思维是糟粕,你却还奉为美德。
就像中国千年的封建皇权思维,男权思维,阶层思维一样。
男生认为要等自己拥有一切之后,才能给自己的家人和伴侣更好的物质支持和精神关怀。
比如现在大多数男生所奉行的:要有钱有房有车之后才和心爱的人结婚。
我想不是每一个女生都会这样在意,至少你可以尝试在一起商量规划一下,或许你的伴侣暂时不会在意这些。
而女生则在乎自己的容貌体态感情史和娘家的距离。
男性的确会对女性的容貌有着刚性的需求,但是这种需求的来源是性,而不是一起因为爱情组合家庭。
拿感情史婚恋来说,最近半年左右我和不下于20个做一个男性朋友探讨过这个问题,包括我自己在内,只有极少数极少数的父母会比较在意婚恋史,而男性朋友几乎都处于开放的状态,大家看重的是以后。
举个例子,娶老婆就像买股票一样,可能有一部分人会在意自己买入公司的,有没有违法历史犯罪历史,但是不会在乎公司之前的价格有多低,他只希望以后会一直涨上去就好。
出于母亲的本能,女性想离自己的父母近一点,尤其可以理解。
但是对于习惯逻辑思考的男生来说,这根本不是问题。因为目前中国的交通便利程度基本上中国境内都有可以一天到达任何地方。
需要付出的就是交通工具的费用而已,你不能因为农村地里自己种的蔬菜,土豆便宜而城市的蔬菜土豆都是需要用钱购买就不想去大城市生活。
如果错过了,就互道珍重,微笑向前。
这个世界变化的太快,欲望太多,人太复杂。
我们和这个世界打交道的过程中,难免会错过一些人。
如果有缘,能相互吸引,总会到一起的。
如果努力了还是到不了一起,那大概率都是一方付出的不平衡而导致的惯性不满足思想,并不是真正的爱。
所以认清全貌,认清事实,放下也是一种好的选择。
可能你们分开时的一个转身之后的拥抱,你可能会记得一辈子,那一刻,真实,纯粹,无可替代。
也就没有什么遗憾了。
是否还相信爱情?
我的答案是一定相信。
你问我爱情是什么?我可能回答的不全面…
你问我爱情需要什么条件?如果要把爱情的条件罗列完全,目前我无法估算出稿纸的厚度。
但是我相信,如果要走到一起,并且有一起面对以后生活的勇气。
那来源一定是爱情。
爱情,我相信一直都在,
或许在柴米油盐里,
或许在欢声笑语里,或许在争吵斗气里,
或许一直在生命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