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和几个家长聊天,六年级的家长们对于三年后的升学表达了焦虑,厦门普通高中录取率差不多是50%,是全国最低的地区。局长提出了一个问题,如果你的孩子真的考不上高中,你准备怎么办?看到家长们目瞪口呆,露出更加焦虑的神色,我只能深表歉意。
我们常常在高考前几天,跟孩子们说:放轻松,全力以赴就好,人生不止高考一条路。但到了高三,除了高考到底还有什么路?可能家长都一下子说不出来。很多孩子到了高三的时候,已经真的不知道自己除了继续读书可以做什么了。超米营地的导师们聚在一起的时候,有一个共识,教育的核心,是教会孩子如何生存。而关于生存学习,其实不是等到高三之后,甚至很多年轻人是大学毕业之后,才开始学习生存。
到底要怎么叫学会生存?要怎么学?这是我们那天聊得最多的一个话题。局长给的第一个答案是要会玩。其实最好的教育方式一定是从玩开始的,几乎是教育界的共识。那天在交流的过程,有个爸爸说,其实他小时候是个特别皮的孩子,有各种玩的点子,但是有一天他突然就醒悟了,有了学习目标和动力。他说,能玩得比别人好,有更多的时间玩,也是他的学习动力之一。
咱们来说说怎么玩。第一种玩当然是游戏了,局长不禁绝手机游戏,但更提倡的游戏方式是在现实中与人共处的游戏。
曾经有脑部科学家做的实验,一只老鼠单独关在一个笼子里,另一个笼子里面则有十只老鼠关在一起,笼子里都有许多玩具。三个月后这些老鼠长大了,发现没有玩伴的老鼠,大脑神经里的连接很稀少,有同伴的老鼠却很多。所以我们一直在说,独子政策最大的问题之一是孩子在家没伴了。同龄段的玩伴,哪怕不是在游戏当中,他们也会有很多互相触碰和学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的脑神经会最大程度地产生各种连接。
人的社会化是和同龄人一同完成的,玩伴比玩具要重要许多。在和同伴一起的游戏当中,孩子会学习如何沟通,如何与人合作,特别是妥协与让步.....这个是在课本当中的道理里学不到的。会玩的孩子情商高,让孩子在团体游戏里面,学会跟人家相处,完成他的社会化,越会玩的孩子,神经连得越密,越有创造力。研究发现游戏与体适能、心肺适能与学业成绩有高相关。会玩的孩子,他们的学业成绩比较高,人际关系比较好,他将来会比较有成就。不然就是书呆子。所以我们现在讲在游戏中学习,在集体中成长。
运动也是很重要的玩的方式。运动的时候,大脑会产生多巴胺、血清张素、正肾上腺素。比如说多动儿,医生开的药就是让他大脑的多巴胺减少。忧郁症的人,医生给他开“百忧解”,就是减少他大脑的血清张素。而正肾上腺素,就是使人的注意力更强。这些药物带来的东西,在运动里就能得到。运动还会产生脑营养素BDNF,这个大家自己百度,我就不详细说,适量的运动之后做功课,其实学习效率会提高很多,家长们可以试试,当然不能以透支体力为标准。
好的体能,具备与人相处的良好能力,是生存的基础。接下来几篇,会围绕如何生存,继续总结超米关于生存教育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