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毕业的时候买书,遇到了一个学姐,她畏畏缩缩的在我的小书摊旁坐了好久好久。一直做到最后对我说,我真羡慕你,羡慕你的外向还可以与很多人交流。我认真的对她说,如果你想,你也可以变成我这样,我以前也很内向。后来加了QQ微信,看到她在一点点的改变自己,却越来越不对味。每日会发很积极振奋的说说,偶尔也会发自己的痛苦,但很快就删掉了。整个空间看起来,就是那样的积极向上努力开朗的好女孩,可是我知道,并不是这么回事。看着学姐的空间,我总觉得:好像我啊,可是真的好可笑啊,看得我好难受啊。于是我屏蔽了学姐。
小的时候我就不喜欢说话,默默的跟在家人后面,然后有些人就会对我爸妈说:你女儿那么孤僻内向不行啊,都不讲话,以后在社会上怎么生存啊。然后小时候的我就觉得,孤僻内向原来是不好的。
到长大一点了班里分帮派的时候,没人和我玩我就自己玩,一个人学习,打游戏,看小说,熬夜或早起看电视,好像没什么不对,也没什么不好,一个人很自在也不会烦恼。
后来是因为什么?是羡慕姐姐活力四射的光芒万丈,还是羡慕邻居小哥哥身边总是朋友环绕,亦或是爸妈语重心长的说:你这种性格我们好担心啊,如果你能像你姐姐一样就好了。反正我就开始收集一些理论方面的东西努力让自己看起来外向。
主动交朋友,勇敢开口说,多参加活动,多笑笑……嗯,这些都好有用啊。用不了多久我的朋友就多了,也不再是班里的小透明。如果我和别人说,我曾经也是个很内向的人,别人就会一脸夸张的望着我说:你开玩笑吧,你内向的话全世界都特么内向了。
是啊,我看起来外向了,我朋友好像多了,可是我有时候真的好难过啊。有时候我明明不想参与,我却要对自己说要改变一下去参加把。我明明讨厌人群,却非要往人多的地方挤。我真的好难过啊,我为什么要比自己改变。每一次说话之后都考虑着那句话说错了,会不会惹别人生气。每一次出错我都觉得是因为自己。每一次发说说都害怕自己的负能量影响到别人,每一次说话做事都要想了又想,永远觉得与世界格格不入,永远觉得大家都不喜欢自己,永远都在否定自己。永远觉得热闹都是别人的。
会害怕,会难过,却又不敢说,不敢写出来,每次说了就后悔,觉得自己是在哗众取宠。
到了后来,我遇到很多人第一面都都说我不错,之后却没有下文。因为他们喜欢的是那第一次见面的开朗,却无法忍受我真实的无趣,我知道这很正常,很和我玩很久的都是真爱。
每一次狂嗨之后都是无尽的沉默,逐渐的排斥人群的心理越来越严重,我觉得好累啊,就久久的坐在宿舍拿着手机,也不知道干什么,反正不看微信和QQ也不聊天,因为看了会很难受。严重的时候甚至们也不想出,什么都不想干。
这学期尤为严重,在不知道第几次进入咨询室的时候,老师说:“你不累吗”。
“我累啊,我不累的话会出现在这里吗”。
“那你为什么要一直否定自己呢?你要尝试着接纳自己。”
“我知道,这种烂大街的道理我都知道,可是我做不到。”
就这种无聊的对话出现了好多次,我最后拒绝了预约下一次咨询。
后来我回到了宿舍。我问自己,我想要的是什么,我开始学习,真的是不知道事隔多久开始的学习。从早到晚,有时候甚至走路的时候都在念两句英语,可能没用,不会让我的成绩提升,可是我不在乎,我只是想抑制自己的胡思乱想。基本不聊天也不刷微信qq那些会让我难受的东西。机会放弃了一切社交与外出,可是却奇迹般的平静下来了。
所谓内向并不是种病,也不是一件坏事。想一个人呆着就一个人呆着,硬是撑着要改变自己真的很难受,也可能到后面撑不下去就崩溃了。内向不是不能交流,也不是不会交流,内向也有内向的好处,何必硬是要去改变。制造出一个空的假面,想要朋友却不知道要怎么继续装下去。与其害怕被发现后别人离开,还不如一开始就找能接受你的。
如果时间能重来,我不会再鼓动学姐改变,接受自己,看清自己做自己才是最重要的,内向没什么不好。内向又不是一种病,伪装出另一个自己久了才有病。
想要慢慢改变回来,希望自己不再那么受外界影响,也希望自己不要矫枉过正,不要整天叨逼叨逼的矫情,想要更多注意到自己而不是别人。我觉得也许这样会让自己好受一些。
真的,爱自己,比什么都重要。
等我过段时间情绪恢复了,还是会和以前一样,和一些朋友很久没有联系,然后突然蹦出来嗨,还是会和身边的好友叨逼叨逼说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可是我不会再逼自己一定要怎么怎么了,多花点时间一个人出去浪,或者做一个书呆子什么的都挺好,反正是做能让自己开心的事。
内向:
心理学上是指气质中指向性的一种,人的言语、思维和情感常指向于内者为内向,表明神经系统的兴奋过程占优势。
艾森克个性问卷对典型的内向性格描述为:安静,离群,内省,喜欢独处而不喜欢接触人。保守,与人保持一定距离(除非挚友)。倾向于做事有计划,瞻前顾后,不凭一时冲动。日常生活有规律,严谨。遵循伦理观念。做事可靠。很少进攻行为,多少有些悲观。焦虑、紧张、易怒还有抑郁。睡眠不好。具体表现与受教育程度、个人经历、生活环境诸因素有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