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酒楼上》这篇文章选自文集《彷徨》,作者鲁迅。
文中的我,在S城的一个小酒馆里,遇到了一位故友,是当年一起做教员的同事,这个人的变化很大,从一个敏捷精悍的人,变成了一个行动迂缓的人。
之前意气风发&现在敷衍随便
当年两人一起做教员,都是意气风发的年轻人,可以一同到城隍庙里去拔掉神像的胡子。
现在却变成这样,敷敷衍衍,模模糊糊,对老母亲交代的事,一开始也是怀有热忱,最终因为发现无力改变,也就糊弄过去,还告诉自己:这些无聊的事算什么?只要模模胡胡。
之前满怀斗志想改革&现在教人封建糟粕
之前他们都是一群整日议论些改革中国的方法以至于打起来的热血青年。
现在却教人读《女儿经》连算学也不教,家长让教什么就教什么,对于所教内容是封建糟粕,也不反抗,最后来一句:他们的老子要他们读这些;我是别人,无乎不可的。这些无聊的事算什么?只要随随便便。
“我在少年时,看见蜂子或蝇子停在一个地方,给什么来一吓,即刻飞去了,但是飞了一个小圈子,便又回来停在原地点,便以为这实在很可笑,也可怜。可不料现在我自己也飞回来了,不过绕了一点小圈子。”
看到这位朋友说的这句话,觉得他是一个可气又可悲的人,一开始是热血满怀志向,到处乱飞想有所突破改变,最后兜兜转转回到原来的小圈子,饶了许久,最终也无力改变,还是回到最开始的小圈子。
这最开始的小圈子是指封建制度,最终他还是臣服于这个罪恶吃人的社会,向世俗妥协。
有时间想想我们自身,想要突破对自身的禁锢,一开始也是斗志昂扬,往往会向现实妥协。最后生活抹去了热情,冲淡了梦想,禁锢了意志,虽然在剩下的岁月会偶尔为之一颤但是还是蜷缩在这栋破败的木屋中。
文中的“我独自向着自己的旅馆走,寒风和雪片扑在脸上,倒觉得很爽快。”
看到结尾这局,全文压抑的基调突然有点守得云开见月明的感觉。即使友人早已丧失了斗志,屈服于旧社会压迫,走向了一条封建的旧路。但是真的勇士,是“相反而行”,“我”独自一人逆风而行却感到爽快,那是对一种对社会的不妥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