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话
在第二十三章的时候,我学到了老子的智慧是以“不争”的方式来顺应宇宙,老子所说的“抱一”也就是顺应整体宇宙的变动。那我问,如果和宇宙相争的结果是什么样子呢?
老子说:“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我若有所思,第二十二章是从正面的角度来讲不争的好处,那第二十三章就是从反面的角度来讲争的结果是什么样子的。因为自以为有见识,所以就看的不够清楚,因为看不到自见之外的东西,如果我们知道有我们不知道的东西,这样也就是一种抽象的整体认知。因为自以为大,所以就不知道我们还有继续成长的空间。这里的争,局限在小我上面,没有能够从整体宇宙的角度来看问题。
老子说:“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我若有所思,的确是这样的,虽然我们都想要认识这个宇宙是什么样子的,如果我们执着于自己有限的认知,恰恰会被其所束缚住。所以有道的人,并不会觉得自己知道什么东西,不会觉得自己有所得。一颗心本来清清静静。
【二】应用:不争
既然这一章老子是从反面的角度来看争的坏处,那我也从这个角度来看一下自己生活工作中是否有哪里在“争”,这样也就知道要去改正什么问题了。这一章老子是从自见、自是、自伐、自矜来讨论的,我也从这四个角度来反省一下。
第一个是自见,也就是自以为有见识。这一点我好像没有,因为自己现在是这样一种认知,也就是如果我对一个东西的理解不是真正的深刻的时候,我其实会觉得自己什么都不知道。所以虽然我学习老子也有一段时间了,但是自己觉得理解还是很浅显的。像经济学虽然也在学习,但自己仍然是觉得自己只懂皮毛。
第二个是自是,这个好像我的确存在问题,因为指导人经常会说我会自以为是。这一点可能是因为自己很多时候的确是需要去做决策,但是我又没有能够有很强的工作能力,所以看得比较片面。所以在改正这个问题的时候,自己要始终觉得自己存在提升的空间,要想哪里可以做的更加的专业。
第三个是自伐,也就是自夸。这一点我没有,因为我不会觉得自己有什么功劳,我很欣赏老子说的那种“功遂身退”的境界。
第四个是自矜,也就是自大。这一点我也没有,因为我始终觉得自己在变化,在不断的成长,我现在还没有达到自己成长的极限,所以我永远不会觉得自大。
所以到了这里,我就是继续采取回归极点的方式来倾听并顺应宇宙,如此就是不争了。不过仔细想想我现在最大的问题,应该就是想要快速的成长,我觉得现状不是我想要的模样,这个可能是有点争的感觉。不过还是顺其自然吧,我一直在顺应着宇宙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