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初读这句话时,并没有太深的理解,只是懂得字面浅显易懂的道理,在国学班,又一次接触了这句话,可谓是醍醐灌顶,受益匪浅。
人这一辈子,匆匆来,匆匆去,我们要搞好各种关系,与父母之间的关系,与师友之间的关系,与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等等。我们要知天理,明天理,与父母交以孝,与师友交以诚,与亲人交以爱。除此之外,我们还要知大体,明大理,人的一生难免要走一些弯路,我们都是自己人生的舵手,我们应该用教育来丰富自己,这样可以使船航行得更远更稳。
路虽曲折弯曲,心犹诚者,故可立于不败也,虽曰无知,犹可教也,识尽来,故可谓之足也。“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我们要狠下功夫,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终有一日,我们也可侃侃而谈,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的英雄,我们处于新时代,一切都处于变化更新当中,我们的时代也在一直创新下去。只有啃下教育这块,我们才有更加丰富的储备,也可以在不断更新的世界里给自我一个展现的机会,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绝不可辜负,不可枉费,生命是一条长河,我们都是过河的人,无论身处怎样的困境,我们都要有自己的目标,有一颗不甘平庸的心。拒绝平庸,未来也许是另一种境况。
诸葛亮曾经说过“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你做事的态度决定着你的成就,我们在做事做人的时候,不单单要考虑“定静安虑得”,还要有一个良好的处世态度,我们除了要有淡泊处世的态度,还要学会做人,要做到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要学会分辨是非,冷静宁静平静,谨言慎思笃行。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每一个人都曾拥有的崇高理想,但此之前提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无论是身居高位的帝王官员,或是身份平凡的布衣百姓,我们每天都应该多反省自身,身居君位者,要心怀天下,居安思危,居于庙堂之上者,要忠心为君,宽以待民,布衣百姓之类,要脚踏实地,保持本心。我们只有先做好自己,修正好自己的不足,方可有齐家之本。
正者,不歪不斜也,心者,身之所主也。人居于世,难免会有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感觉,做一个正直的人,无论做什么事情,无论身处怎样的境地,坚持本心即可,不必太过在意别人的目光,学会走好自己的路,不与初衷相违背即可。格物致知就要求我们知所止,诚意正心即要得所知止。由此可以看出观念之重要性。
治学者,要像切磋骨器那般严谨,一丝不苟,修身做人也要精进不休,黄鸟尚且有自己的目标,都知道栖息在山冈之上,更何况我们人呢,人也应当有自己的目标,知其所止,从而达到止于至善。物有本末,事有终始,但凡做事,都应该究其根本,抓住根本做起。
人一旦有了认识,就应当投身于实践当中,“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朱夫子的话究其根本,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而获得知识,从而运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学习知识,不光是为了丰富自身的涵养,更重要的是要学以致用,学而不用乃庸才也。
葱茏一生,总会有我们偏爱、厌恶、敬畏的人,尽管如此,我们也要端正好自己的态度,对于自己所偏爱的人,不要过于偏颇,对于自己所厌恶的人,敬而远之即可,对于自己所敬畏的人,也不要过分逃避。我们应该做到宠辱不惊,善待每一个人。知善易,为善易,但一路坚持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要知所止,一路坚持,不忘本心,方得始终。
北大女生在一次演讲中曾经提到“你陪我长大,我陪你变老。”听完之后,不由得内心有所触动,谈孝要趁早,我们的父母都已两鬓掺白,早已不在年轻,他们辛辛苦苦地养育我们长大,从嗷嗷待哺到茁壮成长,从咿呀学语到能说会道,一次次的循循善诱,满头乌丝掺杂着些许白发,光滑的额头爬满了细纹,笔直的背脊也不复如初,岁月在他们身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他们把最好的年华留给了我们,事无巨细地关心与照顾,点点滴滴,无微不至。所以,无论多忙多累,请记得为你操劳的父母,请多给他们一点温暖与关怀。
做人与处世,实乃人生之大学问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