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天生有一个分配注意力的原则,就是多数时候只会注意到一件事重要不重要,而不会去想在这件事里,我能控制的是什么。越是重要越是如此。
尽管每一次他们都会告诉自己,这件事很重要,我一定要做好。但这始终只是一种无实际意义的自我催眠。我们很少会看到有人因为一件事很重要,然后问自己哪些能控制的去努力做好这些事情。
比如我有一个朋友,每次重要的考试前都会很焦虑。尽管他每次考前都会认真复习很久,但他总是害怕自己考试的时候会忘掉自己复习的内容。
于是越害怕就做不了题,越做不了题就越害怕。这种恶性循环又让他出现紧张,失眠,精神萎靡之类的症状。所以每次考试都没有发挥出应有的能力和水平,这又印证了他害怕的猜想。
因为他把过多的注意力放在“重要”的维度上,而这会让他产生一种应该思维:我必须要控制自己完成好这件事情,我应该得到一个好的结果。
本质上这件事就是他对控制不了的事情的执着。是这股明知道自己控制不了的执着让他焦虑了。他一方面妄图控制他不能控制的结果,而另一方面呢,却又放弃了他能控制的情绪。
因为事情很重要,他会有担心,焦虑之类的情绪很正常。但是他却任由这些情绪的影响和滋生,完全没有尝试去调节自己的情绪。所以当然会影响自己的精神状态影响最终的结果了。
而我们今天讲的思维工具“控制的两分法”,就是教我们如何应对这种问题。控制两分法的第一步,是思考你所担心的事情里,有哪些是你能控制的,哪些是你控制不了的,并把注意力专注到你能控制的部分。
比如针对我的那位朋友,考试的结果是控制不了的事情,但是他却可以控制自己怎么想。如果他能认识到有些事情是他控制不了的,那么他可能会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考前复习这些能控制的事情上,这样至少不会让结果变得更坏。
但有些事可能既有你可以控制的部分,又有你控制不了的部分。对于这点,你可以参考控制两分法的第二步:对于不能够完全控制的事情,把你能控制的部分找出来,并做成计划。
比如你喜欢隔壁小王,也想让小王喜欢上你。这里小王喜不喜欢你是你控制不了的事情,但是你可以多跟他接触,用厨艺先征服他的胃,用温柔体贴软化他的心,那他喜欢上你的概率就会大一点。这就是你能做的,可以控制的事情。
总结而言,控制我们能够控制的事情,可以让我们更好的专注于问题,改善当下的处境;而不妄想控制我们控制不了的事情,才不会让我们掉入执念的陷阱,才能看到改变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