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提问》由美国柏林格林州立大学经济学教授尼尔·布朗期图尔特·基利撰写,吴礼敬老师翻译,到2020年已出版了第11版,被誉为批判性思维领域的一本圣经。作为一本传授批判性思考和提问的教材,这本书读起来确实有些枯燥,但是耐心读完,会对养成批判性思维有帮助。
一、批判性思维是什么,为什么要掌握批判性思维
本书中的批判性思维包括三个维度:一是要能意识到它们是一整套环环相扣的关键问题,二是有能力在适当的时机以适当的方式提出并回答这些问题,三是积极主动地使用这些关键问题的强烈渴望。作者在书中提到两种思维方式,一种是“海绵式思维”,即被动地接收外部世界的信息,吸收外部的信息越多越能体会到这个世界的千头万绪。另一种是“淘金式思维”,即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不断地通过批判性地提问与回答来互动,披沙拣金。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种信息都非常丰富,但这些信息很多看起来很有道理,也导致我们的意识常常陷于各种专家、公众号、自媒体等等的围攻之中,很容易被欺骗、被洗脑、被操控,很难判断出事情本身的对错,要从中找出正确的信息作出判断,建立自己的框架,就需要学习一种技能——批判性思维。
二、如何掌握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本质是通过提问的方式来审视论证,而论证的必要结构是结论和理由,批判性提问主要是对结论和理由进行提问,作者通过逐个章节去探讨“论题和结论是什么”、“理由是什么”、“哪些词语一丝不明确”、“价值观假设和描述性假设”、“论证中有没有谬误”、“论据的效力如何”、“有没有替代原因”、“数据有没有欺骗性”、“有什么重要信息被省略了”、“能得出什么合理的结论”,从最基本的问题和结论到概念、再到普通的谬误种类等进行介绍,来教会我们如何有逻辑的去反驳,如何有根据的去怀疑。
三、不断练习批判性思维
我们从小经历的应试教育主要是先接受课本的知识记住答案,然后去回答问题,记得越牢得分越高,所以很容易养成海绵式的思维习惯。为了避免被洗脑、被牵着鼻子走,就迫切需要转换思维习惯,学会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不是一时就能养成的,需要我们有计划、有目的性的进行培养、锻炼,这是一个比较艰苦的过程,但当养成批判性思维之后,它就可以作为一个非常有效的工具,可以让我们明辨是非、提高论证能力、构建自己的框架体系,从而对工作和生活都起到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