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共有多少本书?据说,谷歌图书搜索通过计算机算法找到了答案:1亿2千9百多万册。且不论真假或正确与否,可以肯定的是,一个人无论再聪明,从出生到死亡,每天不吃不喝去读书,也不可能读亿分之一。 有的人读成了两脚书橱,迂腐不堪;有的人读成了狂妄野夫,可笑可怜;有的人,读的少,但却善能参悟,通达透彻。
想想看,现在任何一个高中毕业生,读得书,估计都比先秦诸子里的任何一位都多。
因此,决定一个人智慧的,不是读书的数量,而是怎么读和读什么。这本书,就是金克木老先生谈自己关于“怎么读”和“读什么”的一些文章汇总。
书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金克木先生勾勒出来一些基础书目的大致谱系,有了这个谱系,我们就可以按图索骥,不必枉费精神。
金先生认为,有些书是文化的“根”,其他的都是在此基础上开枝散叶而已。所以,读书要寻找其“根”,如果一辈子只在枝杈碎叶上耗费精力,则往往终其一生不得其门。
“就中国古书而言,不过是《易》《诗》《书》《春秋左传》《礼记》《论语》《孟子》《荀子》《老子》《庄子》等数种;就外国书而言,也不过《圣经》《古兰经》和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笛卡尔、狄德罗、培根、贝克莱、康德、黑格尔、荷马、但丁、莎士比亚、歌德、巴尔扎克、托尔斯泰、高尔基等人的著作。读这些书,再配合一些简略的历史,就一般人而言大约是‘文史足用’了”。
然后,又介绍了对这些书的消化之道。
第二部分,如何拆去古书和西方的书与我们今人的认知之间的壁垒。
古代的书和西方的书,跟我们当前的认知有很大的差距,如何明白其中表层和深层的含义,如何跟那些伟大的写作者共同探讨人心和人生的奥义,金克木先生以自己的亲身体会,提供了“福尔摩斯读书法”和“读书得间”读书法。
第三部分,如何避免读书读成“两脚书橱”,怎样才能在书和现实的世界里出入无间?金先生的“读书,读人,读物”进行了生动地阐述。
金先生自谦自己是小学毕业,但精通精通梵语、巴利语、印地语、乌尔都语、世界语、英语、法语、德语等多种外国语言文字。与季羡林、陈玉龙并称“北大三支笔”,和季羡林、张中行、邓广铭一起被称为“未名四老”。
全书35万5千字,将近500页。不过,看完这本书,我的感觉是没有惊喜,也不算有失望吧。我的收获是:了解了《尚书》和《大学》里的一些内容,对佛教的一些书籍有了一些大致的分类意识,对先秦诸子的思想增加了一些了解。金先生符号学和诠释学之类的解释,可能太深奥,我看不明白。
先生的文字不是我喜欢的那种。如果你看习惯了钱钟书这样有趣的文字表达,看习惯了钱穆这样原创性系统的著作,你再看同时代那些名家的作品,可能会稍稍地有一些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