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的某一年,你报考了证券从业资格考试,买教材、下载考试资料、找网课,忙的不亦乐乎。但随着考试的日子一天天逼近,最终你却发现只是粗粗翻了一遍书,下载的一堆资料也没看多少。结果没通过考试。
第二年,再次报考。为了不让报考费再次打水漂,你决心这次一定要拿下考试。不成功便成仁。你反思上一次的事儿为什么没成?你只是看起来很努力,真正用在准备考试上的时间根本是捉襟见肘,这怎么能骗得了自己?于是,这次你提前半年,每天都翻教材,记笔记,做真题,100天如一日。这次考试轻松通过。
你并没有用多么高级的备考方法,只是把握了时间。记得高中的时候,才华横溢的王Sir说过一句话,学习好就是有基础,有基础就是准备足,准备足就是用好了自己的时间。如此而已。再比如,卖油翁技艺让人叹服,他说,唯手熟尔。是花时间一次次打磨技艺的结果。
你握住了时间的手,感觉它柔若无骨,又凉又滑。若你对得起它,它便回报给你最深沉的爱。
在工作中,也许你听过这么一种说法:说能力很重要,但是态度更重要。有能力没态度的人,做事儿总是打折扣,因为你对他期望值高,反而失望更大;那些能力差点态度好的人,反而能把事儿做得越来越漂亮。
你同意吗?在我看来,态度背后反映了一个人的思维模式。真正干事儿的人,拥有成熟的心智,不需要被管理,给他一个轻松自律的环境即可,他对自己负责,也对工作负责。
如果干事儿也分境界的话,起码得有四个境界。一是混子,不说不干,说了也不好好干;二是肯干的人,不说不干,说了才去干;三是善干的人,会主动干事儿,并且对结果负责;四是乐干的人,会主动干事儿,并且乐在其中。
这就跟上学的时候一样。前几天,我看过这么一个段子:
你问学渣干啥呢?他说玩呢。玩啥呢?打游戏。
你问学霸干啥呢?他说学习。学啥呢?微积分。
你问大神干啥呢?他说玩呢。玩啥呢?微积分。
因为思维不一样,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比人与猴子之间的差距还大。不信,你过几十年,回过头来再琢磨下?
有一天,我问一个大我几十岁的牛人前辈,关于成为牛人的秘诀。他说做好自己就行了,说人不能勉强(是改变人的思维太难了吧)。他无非是——
年轻时(三十),成为父母的骄傲,在街访邻里间可以拿儿子吹吹牛。运气好的话,还会有好姑娘看上自己。
年长时(四十),成为孩子眼中的榜样,在他面前可以吹吹自己当年多牛,做成了哪些事情。
年老时(六十),时常想起年轻时,不觉得白活一遭,问心无愧就行。
一生所求,无非是内不愧心、外不负俗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