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石公山:觉醒之后,再浪不迟

游罢林屋洞,再看石公山。

由于前者太美,S7拍得手机都快没电了,谁知石公山同样美成狗,好在最终还是硬撑了下来,不留遗憾。

石公山因山前之巨石状若老翁而得名,话说,我好像没看到巨石啊……

级别:未知

票价:¥50(刷苏州休闲年卡免费)

地址: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西山镇石公路

进门右拐,就是绕山的路。
围墙和爬山虎都格外干净,许是新上的粉、新引的藤。
怒放的彼岸花,不仅林屋山有,石公山也不少见。

想想以前好似从未见过彼岸花,也许它们总在身边静静地开着,只是我从未发现,直到近两年喜欢上摄影,才开始渐渐找回这些角落里的美。何止这花,一切秀丽的风景都被我错过了二十余年。感谢技术的发展,令手机也能拍出惊艳的照片,时时都能记录身边的美景,让我养成了摄影的习惯,给予我发现美的眼睛,于是整个世界都变了一副模样,许多多少年习以为常的景色其实都美如画卷。

身边之景如此,景区之色便更是美不胜收。

一些同事吐槽我为何每周都去逛公园,亲近大自然,潜意识里不认为市内游就是旅游。如果无法理解,我也便只好笑而不语。

山临太湖,又是一处观湖胜地。
苏式景点到哪都少不了粉墙黛瓦的门洞,而到哪的门洞我都舍不得漏了拍。
纳进山腰上的邀月阁,竖版来一张。

我们没上邀月阁,全程只在山脚下绕了一圈,没有上山。

石级就在眼前,为什么没上呢?嗯,这是个未解之谜。

上个世纪备受争议的海灯法师曾居于石公山,因而此处修有海灯法师陈列室,屋里摆着各色兵器,相传法师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陈列室外还有一簇梅花桩,看见梅花桩我就想起自己儿时游过此地,还站在桩上拍了照,除此再无印象,至于景区之美,显然并没能感受得到。所以啊,年少愚笨,何必出游。

如今我踩上梅花桩,发现可以在桩上跳Popping,也是没谁了……

从不放过亭廊
石公山最经典的视角
右侧亭子单独来一张
挺少见这样的桥,可从深深的桥底走过。
站在身后的「一线天」构图

说实话山路狭窄,实在不方便取景,怎么拍都不满意。

踏着石阶穿过桥洞,仰望一眼背影。
谁料这一下石梯,仿佛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湖边美景,简直丧心病狂。
天光很亮,这亭仿佛坐在了世界边境。
云梯脚下,我们思忖着怎么一个冲刺爬上去……
别人出去浪习惯拍标志性的东西,我却只拍美景,不论有无文化意义。美的绝不容放过,不美的,再标志性也任性地不放镜头里。
雾霾渐散,天空是越来越棒。
山的东北角,是一片广阔(5600平米)的明月坡,因古人在此赏月得名,乃「沉积岩层经过层间滑动而形成」,若不加说明,还当是建筑工地被废弃的一片水泥地呢……
好像从下面拍摄更合适
为了突出天空之赞再po一张「天占比」高的
太湖边的水清澈见底(我变得爱拍水面,有种灵动的感觉。)
往北,在太湖里围出一圈恁大的荷花池,可是荷花嘞?
出口前最后一个景点是石公寺
寺内回廊灯笼高挂,色彩感人。
倒是出了景区,遇见一池荷花。
再回望景区,又是一幅别具美感的画面。
轻轻的我走了,我挥一挥衣袖,作别这超赞的湖光山色。

离开西山,回到家乡的小镇。因着时间尚早,S7把他那辆破自行车甩给我,又刷了一辆公共自行车,穿过一条尚未开发起来的古街,前往已有耳闻的古莲华寺。

级别:未知

票价:免费

地址:江苏省苏州市通安镇金墅村

相传莲华寺以前规模甚大,若不是在文革期间遭遇毁坏,现在也就没有无锡灵山大佛什么事了。如此曾经沧海霸气侧漏的景点就在我住了二十余年地方,而我浑然不知。所以啊,从前太宅,体会不到走出家门的乐趣。也得亏那时的宅,在不能欣赏美景的年岁里没有浪费资源。旅游好比看书,经典的好书大抵都需要人有了一定的成熟之后去看,少时读罢也就罢了,哪感悟得到作者深刻的思想、老辣的文笔啊。

而现在是太浪,再加上平日写写程序,被S7吐槽:技术宅,不,技术浪!

(咳,扯远了……)

现在的莲华寺,已没有了当时盛况,成了一座规模平常的寺庙,但因着其久远的历史与文化积淀,已经得到了很好的保护与修缮,还有了自己的官网,每年农历七月三十都会举办延续了千年的「轧莲花」活动。

这天空蓝得,简直跟P的一样。
既如此,干脆给天一个特写吧。——植物前景版
纯净版
寺中未见游客,佛门清净。

游览日期:2016.09.03

整理于2016年9月25日 苏州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