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01】前段时间一直在苦恼一个问题,如何阅读纸质书籍既有效率又有质量?
为什么会有这个困扰?
原因是目前培养的习惯比较多,时间碎片化多,大部分时间用来听书。
因为听书比较方便,一边听一边可以做其他的事情,但同时也发现听书的方式,吸收的质量比较低,如果没有重新复盘巩固,只是扩大了自己知识的广度,而没有深度。
由此应运而生的需求,采购了这本洋葱阅读法书籍。
用了一两个小时的时间把这本书,快速的看了一遍,可谓是酣畅淋漓,犹如沙漠中遇到了水一样喜悦。
曾经我认为快速大量的阅读,吸收不了太多东西,因为智慧的产生不取决于知识输入的数量,而是取决于理解的程度以及使用的频率。
现在我不这么认为了。
任何你觉得不可思议的领域,都会有一本专业的书籍来告诉你是怎么回事。
二、三个问题
彭小六提到,所有功利性的看书都要先明白自己阅读这本书的目的是什么,看这本书要解决哪一些问题。
所以作者提倡看一本书先要给自己提三个问题,看完这本书要解决这三个问题就大致足够了。
下面是我对洋葱阅读法这本书所提的三个问题。
【02】如何实现快速阅读一个小时看完一本书?
【03】怎么样深入研究一个领域、一个主题?
【04】如何把一本书变成一节微课?
三、九个概念
针对这本书要了解的三个问题,在书中快速的找到了9个概念。
一个问题对应着三个概念,一本书了解其中最重要的9个概念,核心的知识点就提炼出来并加以理解,大概就读懂了这本书了。
洋葱阅读法表格
【05】“因概扫切复”
作者提到快速阅读一本书的步骤有5个,概括成5个字:“因概扫切复”
①因-提问,在看这本书之前,提三个问题解决这三个问题,这本书的价值就足够了。
②概-预习,概括性的浏览整本书的封面、前后序、目录,对这本书有了一个总体性的把握,了解它的整个框架,并对自己提出三个问题进行修正。
③扫-扫读,花15分钟的时间对整本书进行快速的扫读,用荧光笔、折页的方式把其中扫读部分觉得比较重要的画起来,便于后面切重点时可认真再看一遍。
在扫读过程中,对整本书进行切割。自己喜欢的、需要解决的问题,标注出来,而那些案例、不需要的数据、概念之类的直接切除掉,如此阅读就非常的高效。
④切-重点,花30分钟的时间,去重新阅读其中的重点,也就是我们折页和用荧光笔画出的部分,细细的理解。
切重点要注意的是三大问题和九大概念,要理解清楚即可。
⑤复-习,知识的学习和记忆遗忘曲线,所以最后要花5分钟的时间进行复习,盖上笔记,重新复述一遍。
【06】二八原则
书籍写作也符合二八原则,整本书有20%的核心概念和信息。且其中80%是关于这些概念的解释、说明、论、证案例剖析,这部分的内容属于次要信息,当我们理解了核心概念之后,用自己的经验去重新阐述,才是属于自己的东西。
所以一本书20%的核心信息,实际上占据了这本书80%的价值。
我们用20%的时间,吸收了一本书80%的信息,这样的性价比是非常高。
【07】切重点
洋葱阅读法快速阅读,其中占比最高的就是切重点。理解书中的九大概念是最为关键的。
其实很多书籍是通过大量的概念形成一本书。
翻看一些工具类的书籍,你可能会发现,33个概念词或54个概念词就能够形成一本书,每一个概念一个篇章。
而这个时候就会有一个问题,难道一本书理解9个概念就够了吗?不是说整本书有33个概念吗?
其实一本书并不是从头到尾阅读一遍就能记住,我们需要抓住的是解决问题、最关心的那些知识点并应用在行动中就足够了,所以9个概念三大问题,抓住了这本书的价值,就完全体现出来。
切重点的方式:用自己的话复述,用自己经历的或看到类似经验来理解,应用卡片缩写方式。
【08】主题阅读
想要对一个领域深入研究,需要通过主题阅读就可以,更容易的达到。
第一种:比方说要对时间管理、演讲技巧,培训技巧进行研究,这一个主题的书籍,同时看五六本相关的主题,提炼出核心的要点,每本书9个概念,6本书54个概念,大概你对这一主题的内容就有个非常全面的认识。
第二种:想要解决一个问题,或一个关键词,在微信公众号或简书上面搜集所有此类的文章,读一遍并提取出来你对该关键词就有一个非常深刻的理解。
第三种:花一天的时间对于同一类的主题(比如:培训),大量的书及相关的信息并加以整合加工成微课,再把这个微课制作出来,你对这个领域就有了一个比较深的理解和输出。
【09】建立书单确定框架
深入研究一个领域,最难的是不知道它的框架,不知道应该吸收哪一些知识。
如何解决呢?
第一步:在亚马逊,当当网,或请教一些高人,开出一系列相关领域的书单。
第二步:快速的进行扫读,把其中冗余的、不必要的、太过深奥晦涩难懂的内容剔除掉,就可以快速的提炼这个领域的总体框架。
第三步:根据这个领域的框架,在这些书中快速的找答案,简单而高效。
第四步:制作成微课分享出去。
【10】深度阅读
深度阅读是对于该领域深挖2层3层4层知识,去了解更加深层次的内容。
作者介绍了一个关键词:练兵场
练-关联,关联的一些比较少见的概念。
兵-冰山一角,大量的概念只是可见的悲伤,其中还有不可见的,冰山是形成这些概念的理论依据,要去寻找第1手资料。
场-多场景化的应用,比如说你学习的东西伯利亚读书分享到朋友圈,用行动去实践,写作、演讲分享出去。
【11】九个概念
一本书,讲清楚9个概念,大概就可以花费30分钟的时间。将这9个概念解释清楚,再用9个案例来论证,大概也需要30分钟的时间,所以一个小时的微课就这样形成。
【12】用户痛苦(3S)
要将一本书一些知识形成一节课,非常重要的是要明白用户需要的是什么,要了解用户的痛点,因为写作授课的目的是对他人有价值。
所以作者讲了3S原则:
1S:用户平时做什么?(比如什么时间阅读?)
2S:用户在做这件事有什么样的阻碍和痛苦?(比如阅读有什么的障碍?)
3S:用户希望有什么样的体验,希望有哪方面的提升?
再解决两个问题:
上完这节课对用户有什么样的收益?
这节课能够帮助用户解决什么问题?
在做一节课程时,只要解决这5个问题,就足够了。
【13】收集反馈
做任何事情都需要有一个闭环,而作为一堂微课,自己讲授的如何,是需要大家给建议和反馈啊,通常情况下大家都是被动式的,所以要去主动的请求听众的反馈。
每个人两个提升点,两个亮点就足够了。
四、三个亮点
①分享是一个反复学习的过程。
②任何你觉得不可思议的领域都会有相应的专业书籍来告诉你是怎么回事。
③制作微课时,我强烈建议你收费因为你在付出你的时间和精力要让市场来检验你的劳动成果。
五、三个行动
①每天拆解一本书。
②培训、理财、演讲、写作、餐饮主题阅读。
③一本书写一篇书评。
六、总结
这是一本实用的工具书,里面有可以借鉴的很多方式。
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去做,如果没有系统的阅读方法,这本书就是能够给我们带来巨大启发的一本书。
要特别感谢彭小六作者。
七、延伸技巧:听说读写
大量的阅读书籍并不是我们阅读的目的,相信每个人都有清晰的认识,不是为了阅读而阅读。
那阅读的目的是什么呢?
不就是让自己产生更大的价值,将书中学习的方法运用到,现实生活当中产生效益。
同样还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我们懂得了非常多的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其实我对这句话并不认同,这句话的信念仿佛是在责怪道理,没有让他过好这一生。
实际上是我们没有将这些非常好的道理运用起来,所以没有产生良好的效益。
那如何更加快速有效的吸收一本书的知识并将它化成自己的血肉呢。
运用“听说读写”这套理论就足够了。
【听】看书之前,在微信公众号或简书上搜索这本书的书评,4篇左右,花1小时碎片化时间倾听。
对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知道在看这本书是有哪些内容是需要重点把握的。
【读】运用“因概扫切复”在快速阅读法,一个小时阅读完书籍。
【写】再通过简书写作,写出这本书的书评。
【说】在喜马拉雅或千聊上分享这本书,把它做成微课。
这是就是一个非常系统的内化知识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