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覆式的成长》,今天继续。这本书真心得很不错,让我越发的对这本书很着迷。并不是里面的文字和鸡汤,而是书中和我有相似的经历以及作者的做法和给我带来的反思。真的很感谢对我给予肯定的阅读者。感谢我的带读,感谢我的原文分享。我觉得我会坚持下去。我也希望大家认真读文章,感受原文,感受作者,感受作者带给我们的反思。今天我们一起将第四章读完,并发表我们各自的看法。一起阅读吧。
PS:下面是文章的原文。吐血整理,为了让大家有个非常棒的阅读效果。请仔细阅读,一起分享我们的感悟。
情绪自恃:避开自怨自艾的泥淖
不久之前,医生提醒我已有糖尿病先兆,正常人的反应应该是:“好吧,那么我得少吃些加工食品和白糖。”但我显然不够理智,恼羞成怒地说:“糖是我仅有的偏好!吃块儿饼干有那么过分吗?”医生回应说:“除了甜食以外,你肯定找得到让自己快乐的其他事情。”
你看,我的故事就是个最好的例子,情绪上的自恃会让我们不计后果地维护自身的感受。
我的感悟:
看到这段话之后,我还是很有感想的。还好作者是糖尿病先兆。而对于我来言,就不那么幸运了。我已经是一位5年的糖尿病患者。由于以前的工作,吃饭不应食,生活无规律,没有自恃,导致了自己承受着不理智,不爱惜自己身体的后果。还好,得病之后,我的心态,我的思想有了很大的改观。谈到这里的时候,我又对这个自恃这个词有了重新的认识,而且非常的深刻!还真是,除了获得这个疾病之外,我还找到了让自己快乐的其他事情,来实现自己的人生“剩余价值”。情绪上的自恃真的会让我们不计后果的维护自身的感受。心态也很重要!!
PS:下面是文章的原文。吐血整理,为了让大家有个非常棒的阅读效果。请仔细阅读,一起分享我们的感悟。
我们习惯于将自己的感受看得比生活和工作更为重要。当你的同事通过自身努力得到了更好的机会时,你在为其高兴的同时或许会泛起妒意:“我为什么没能得到这个机会?注定得不到机会,我为何还要努力尝试呢?”我自己就有过这样的感受。拒绝承认他人的成功同样也是一种自恃。
又比如,你是一位领导或是董事会成员,但你并不信赖下属的工作,凡事都要亲力亲为。这本质上是一种变相的情绪自恃,影响了对自己的管理职能尽责,浪费了聘请员工的资源,没能让下属担负起责任。我们的自恃形成了他们身上的枷锁,并最终作茧自缚。
如何看待金钱,这是一种有效衡量情绪自恃的快捷方式。如果赚得盆满钵满,我们往往会认为这是自己应得的;假如没有,那么我们不禁感慨命运多舛。多年前,我曾经在一篇博客中愉悦地分享我的年薪。我确实非常努力地工作,但是现在回想起来,那篇博客的语气中不免夹杂着些许自命不凡。在留言评论中我遭到了猛烈攻击,实在是咎由自取。对已获得的高收入,自恃会埋下陷阱,“我拥有这些是理所当然的”,言外之意是,只要能保持现状就可以永远得到这样的回报。[注释]
有因必有果。我也曾因他人的自恃而受到巨大的伤害。我投资过一家初创型企业,公司计划了一笔9万美元预算的支出。但是在最后一刻,拥有一票否决权的决策者,在没有特别理由的前提下单方面改变了计划。她的决定让我们损失了至少3万美元,成为公司最终倒闭的原因之一。由于个人的自恃而导致公司业务、职业发展、财务资源受损的例子不胜枚举。[注释]
从证券市场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和情绪自恃相关的有趣案例。
2010年11月10日,思科公司的股价突然暴跌16%,在几个小时内蒸发了大约200亿美元的市值。发生了什么灾难性的事件?根本没有。事实上,思科公司刚公布实际业绩超过了预期收益6%。公司财务报告显示,该季度的每股收益为0.43美元,超出市场平均预期的0.40美元。股票市场投资者都熟悉这样的游戏规则:公司表现超出预期,在交易市场会产生数亿美元的市场价值。但是事实并非如此,在该案例中市场对此并未产生轰动,让人大跌眼镜的反而是开始抛售,就像思科遇到的情况。
并不是说情感需求不应予以满足,但假如相信生活亏欠我们、他人理应如何对待我们,都会使我们陷入自怨自艾的消极状态,让颠覆式成长难以进行。
解药:对梦想心怀感恩
要想避免以自我为中心的情绪自恃,试着保持一种感恩的心态。请每天列出三件值得感恩的事情和感恩的原因。[注释]除此之外,将感恩变成“谢谢”,并告诉周边的人。通过这种表达,我们完成了一个自我反思的过程——认识到我们在成功之路上需要不断借助他人的力量。虚怀若谷,认识到自身的局限,这样才能不断提醒自己:世界并不以我们为中心。我们每个人都有梦想,而实现梦想的过程也总伴随这样或那样的遗憾:或姗姗来迟,或不尽如人意,或彻底破灭。埃里克·霍弗,这位经历过经济大萧条时代的“码头工人哲学家”这样写道:“世界上最难的算术题,便是如何清点我们的祝福。”在诸事不顺的环境下,保持一种感恩的心态着实不易,但如果不这样做,只会整天怨天尤人,感叹自己生不逢时。
世界上最难的算术题,便是如何清点我们的祝福。
或许你也听说过这个故事:
一群青少年在沙漠中远足时,响尾蛇咬伤了其中一个孩子。然而,同伴们没有立即为她清理毒液,而是去追杀响尾蛇。他们最终杀死了蛇,不过当他们再回到被咬伤的同伴身边时,毒液已经遍布其血液,她的腿必须被切除。
当我们痛苦于梦想不能实现,怨恨自己无法得到想要的甚至理所当然的生活时,不就如同去追逐已经不重要了的响尾蛇(难以实现的梦想),而任凭毒液(自时,不就如同去追逐已经不重要了的响尾蛇(难以实现的梦想),而任凭毒液(自身的怨恨与痛楚)遍布我们体内吗?对那些实现(或未能实现)的梦想心怀感恩之情,这是稀释情感自恃的良方。在豪情壮志难以如愿以偿时,我们会在一段时间内心生沮丧,但重要的是选择以后的道路。正如查尔斯·狄更斯在《圣诞颂歌》中所写:“思考当下的福祉,而非过去的不幸。福祉,每个人都有很多;不幸,每个人都有一些。”
我的感悟
智力自恃:对异议不要心生抵触
另有一种自恃更难以察觉,这便是智力自恃,即我们拒绝聆听那些我们视为“愚钝者”发出的声音。愚钝者所指的不一定是教育程度较低的人:混迹社会,凭借圆滑和小聪明讨生活的人可能会看不上象牙塔中的学究,反之亦然;企业的财务总监很少理会工会工人的观点,反之亦然;数码原住民[注释]会对传统媒介不屑一顾。
其中并没有什么特别的缘由,你只是不想去听“那些人”所说的话。
以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前主席布鲁克斯利·伯恩为例,她曾发起过一场运动来监管数万亿美元的衍生品市场,但最终未能如愿以偿。在克林顿政府让她掌管CFTC后不久,伯恩就意识到场外交易(OTC)衍生品市场的规模正在迅速扩大,但这块市场的信息却不透明,于是她打算采取监管措施。
引述美国公共电视网(PBS)《前线》栏目特别报告的话:“从她试图监管衍生品开始,先是迎来了美联储主席艾伦·格林斯潘的激烈反对,随后美国财政部长罗伯特·鲁宾和常务财政副部长拉里·萨默斯说服国会叫停伯恩的行为,限制其进一步的监管行为。”引用《纽约时报》记者蒂莫西·奥布莱恩的表述:“他们……封上了她的嘴,然后彻底封杀了她。”值得注意的是,谁都知道伯恩不是傻瓜,她是第一位《斯坦福法律评论》的女性社长,是同行中的佼佼者,是大宗商品与期货领域的专家。但正是由于位高权重的三位人士自认为深谙金融市场,完全无视她的监管要求,这直接引发了2008年的金融危机。
客观来讲,格林斯潘等人的反对并不令人感到意外。根据心理学家希勒尔·艾因霍恩和罗宾·霍格思的观点:“我们人类这种动物,乐于接受确凿无疑的事实,排斥那些还未被证实的观点。”以伯恩为例,在20世纪90年代,市场运行稳定,国家发展繁荣,身处这种环境的“三巨头”显然不会理会她未经证实的观点。更何况这种令人不安的消息源自“不可靠”的人(例如一位女士),这使他们有理由怀疑她提供的数据。在金融危机后,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前主席亚瑟·莱维特说:“假如她和我们彼此熟知……或许事情会有不同的结果。”[注释]伯恩引用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主任迈克尔·格林伯格的话:“他们说你不是核心团队的成员,但他们何时又抛出过橄榄枝呢?”
我们偏向与志同道合者相处,乐于接纳他们的观念,但对相悖的观点和价值观则会心生抵触。根据保罗·卡莱尔和克莱顿·克里斯坦森的看法:“异常现象的发现使原本的理论无法诠释,唯有如此,这一理论才能得到升华。”[注释]假如你发现正在为一个人及其想法感到困惑、抵触甚至恼怒时,应该知道你正面对异常现象,但也是你进步的一个阶梯。
解药:与异议结盟,助力颠覆式成长
鲜有人生来便会接纳异议并为己所用,这需要在生活实践中不断提醒和告诫自己。例如在对待刚刚涉世的新人时,你是否会在还未领会他们所表达的意思时就将其打断,还是会鼓励他们畅所欲言?如同管理学家莉兹·怀斯曼在《新鲜感》(Rookie Smarts)一书中所谈到的:“对没有经验的人而言,不论是刚出大学校门的毕业生还是从其他企业或职能部门跳槽过来的人士,他们都有可能发挥出自己的才能。由于在重要的专业知识上有所欠缺,他们会更谨慎、更努力。”[注释]还记得Shabby Apple公司创始人阿佘·伍利·勒叙厄尔的故事吗?她不懂缝纫,也不深谙传统服装行业的商业模式,而这些恰恰构成了她的优势。在颠覆式成长过程中,你需要积累专业知识,具备各项技能,但如果想要避免发展过程中的瓶颈,你还要有新鲜血液(即创意)的输入。
解药:与异议结盟,助力颠覆式成长
鲜有人生来便会接纳异议并为己所用,这需要在生活实践中不断提醒和告诫自己。例如在对待刚刚涉世的新人时,你是否会在还未领会他们所表达的意思时就将其打断,还是会鼓励他们畅所欲言?如同管理学家莉兹·怀斯曼在《新鲜感》(Rookie Smarts)一书中所谈到的:“对没有经验的人而言,不论是刚出大学校门的毕业生还是从其他企业或职能部门跳槽过来的人士,他们都有可能发挥出自己的才能。由于在重要的专业知识上有所欠缺,他们会更谨慎、更努力。”[注释]还记得Shabby Apple公司创始人阿佘·伍利·勒叙厄尔的故事吗?她不懂缝纫,也不深谙传统服装行业的商业模式,而这些恰恰构成了她的优势。在颠覆式成长过程中,你需要积累专业知识,具备各项技能,但如果想要避免发展过程中的瓶颈,你还要有新鲜血液(即创意)的输入。
我们偏向与志同道合者相处,乐于接纳他们的观念,但对相悖的观点和价值观则会心生抵触,同时这也是你进步的一个阶梯。
与异议结盟是一个不错的策略。不少谈及创新的著作都会用大卫与巨人歌利亚的故事[注释]来比喻机智的创新者与墨守成规的守旧者,不过在创新过程中的每一个企业或个人,大卫与歌利亚应该是盟友而非敌人。但假如你刚愎自用、自命不凡,那么距离创新的道路只能越行越远。
在《写作改变世界》(Writing to Change the World)一书中,作者玛丽·皮佛说:“选择‘我们’或‘他们’这样的人称代词会令人陷入困境。人称代词的选择表明了我们的立场,将支持的一方称为‘我们’。”[注释]保持源源不断的动能,就要培养一种“大我”的心态,同时拥抱大卫与歌利亚、制约与资源,以及劣势与优势。如果喜欢篮球,你不难发现身高1.67米的蒂尼·博格斯与身高2.08米的阿朗佐·莫宁曾经效力过同一支球队。
最后,让自己融入提出异议的人群之中。智力自恃,理所当然地会认为别人都认同自己,克服这种认识的最佳途径是将不同的见解翻译成自己的语言,并复述给对方。不论你的复述对象是顶头上司、管理层、首席执行官还是自己的孩子,都要将他们的观点融入自己的声音中。不论你多么强势,当保持谦和的态度去协调各方的观点,你都能在颠覆式成长之路上找到飞跃的跳板,同时也能助力他人快速提升。
斯科特·麦克尼尔现在是通用集团分布式电力服务事业部的首席信息官。在通用电气早期的职业生涯中,麦克尼尔是塑料部门的一位生产工程师,他的任务是通过自动化方案提高生产效率。然而,自动化技术的实施就意味着最终操作时间的缩短、潜在收入的缩减以及所需员工数量的减少。这种效率的提升是企业,尤其是首席财务官最希望看到的,但严重损害了企业内部员工的切身利益。麦克尼尔综合考虑了员工的各项顾虑,并为之留出了一笔预算来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该方案得到了理想的效果,获得了员工对改革的充分信任。由于麦克尼尔善于倾听和回应他的同事,他们也投桃报李,对自动化改进方案始终保持积极的支持态度。
智力自恃,理所当然地会认为别人都认同自己,克服这种认识的最佳途径是将不同的见解翻译成自己的语言,并复述给对方。
先于他人改变自己
在莎士比亚的《亨利五世》中,有一段描写英国士兵营地的夜间场景,那时正处在与法国开战的前夕。亨利伪装混迹在士兵群里,试图了解他们的斗志。士兵没有认出他,于是便肆无忌惮地畅所欲言。他们谈到了谁该为战争负责,是发起战争的国王还是作战的士兵。一位士兵说:“假如国王发起战争是一种错误,那么我们的服从就是犯罪。”亨利国王仍保持着伪装,回应道:“臣民之责在君王,而他们的心灵则属于自己。”这句话直指战争发起的权责。
我们可以抱怨自己被人呼来唤去,但要真正发生改变就需要自我颠覆。因为创新是一个由内而外的过程。
总有我们难以驾驭的外在因素,想要经历颠覆带来的高速成长有一些必经之路:自我约束,然后发挥自身的独特优势,并接受合理的风险。
我们大多数人都有改变世界的信心与能力,更加重要的是,我们要保持谦卑之心,懂得改变世界、持续创新首先要不断改变自己的道理。切勿让盲目急躁蒙蔽了双眼,失去了我们崇高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