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拾遗录(八):上梁不正下梁歪。
光绪二十六年的盛夏,炽热的北方大地混战许久,大沽口炮台守将罗荣光与麾下三千将士全军殉国,八里台防线聂士成战死,武毅军分崩离析。是年八月八日,古稀之年的四川总督李秉衡转战千里,率部数万人于通州城外迎敌,这是京畿外围最后的屏障,四十年前横刀立马的“铁帽子王”僧格林沁率领八旗铁骑拦截英法联军,在此以血肉之躯对抗枪炮,倒下的自然是曾经不可一世的清朝铁骑。四十年后的清军装备早已焕然一新,甚至完全不逊于联军,然而出师之后的景象,让李秉衡从梦幻中惊醒,沿途仓皇败退的清军,“军队数万,充塞道途”,装备着新式武器,却毫无一战的欲望与勇气。
其后,李秉衡麾下清军接连受挫,连丢马头镇、张家湾等要塞,最终回天无力吞金自杀。自此清朝京畿地区曾经云集的十余万大军再无力阻击联军兵临京师,庚子战败已成定局,曾经主战的群臣丑态尽显。同样具有守土之责,一直以“惯战之兵”而著称的甘军,主将董福祥却开始打退堂鼓,毕竟馆区久攻不克,甘军和义和团损失惨重,“以血染红顶子”的董福祥开始谋划后路,一方面将三十万两白银汇往甘肃老家,随身还带着十万两“旦夕备走”,另一方面收整人马准备撤回西北,这支在入城时仅凭气势就将奥地利守军从临街防御阵地吓退的锐旅,结果是铩羽而归。
但是,庙堂之上的丑态更是让人大开眼界。曾经一直叫嚣主战的群臣开始感到害怕。在开碰头会时,军机大臣刚毅奉行先跑为敬的策略,建议大家西逃。端王载漪的弟弟,时任辅国公的载澜跳起来指着刚毅大骂:“信了你的话打洋人,现在可好,洋人马上就要打进来了,大家身家难保,现在要有刀,我一定和你拼命!”骂着还不解恨,载澜又冲过来要抽刚毅的耳光,刚毅也顾不上和载澜辩解,拔腿飞奔逃去,回家收拾铺盖准备出逃。时任首席军机大臣的端王载漪没敢先行逃离,毕竟自己的二儿子刚被立为大阿哥,他的手里还捏着甘军这支最后的王牌,殊不知董祥福之前声称要将洋人丢到海里,如今早已布置好后路,随时准备撤回甘肃继续做地头蛇。
最终,是年八月十五日的清晨,慈禧早早起床梳妆,看见帘子外跪着一个人,正是一早过来报讯的载漪。载漪颤抖着奏报:“洋兵已经入城,请老佛爷快走。”此时的慈禧,虽然慌乱但是仍然询问光绪的下落,表面上是关心光绪安危,想要带其一起西狩,其实是害怕留下来的光绪,借助洋人的帮助重新上位。对于逃跑来说,慈禧是有经验的,毕竟四十年前已经逃过一次,换装之时也顾不得体面,只要求安全不惹眼。眼见着两宫都如此狼狈,也就不好再说清朝群臣在这场庚子之乱中不光彩的丑态,毕竟“上下醉梦”的幻象破灭,头顶那根若有若无的指挥棒正是来源于两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