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给孩子的英语启蒙之路

1

我给孩子的英语启蒙比较晚,直到格格上幼儿园大班第二学期才开始。

在此前主要关注的是母语的阅读,我对英语的启蒙是缺乏关注的。先前没给孩子做英语启蒙,一方面是没有意识到英语启蒙的重要性,更为重要的原因是,我觉得这个事情我做不成。

事情的变化是格格大班转入了华碧幼儿园。华碧幼儿园是双语教学,学费也比较贵,主打的就是英文教育。为了不让孩子在幼儿园混得太惨,我开始萌生了要给孩子做英语启蒙的想法。于是,我便开始了给孩子的英语启蒙之路。

那时候我在《得到》学习一些小课程,恰好接触到了范惠萍老师的《如何开发孩子的英语潜力》。这个小课程解决了我当时面临的两个问题:
一、关于英语发音的问题

家里爸爸妈妈的英语发音都比较烂,能否教育孩子?在此之前,我们对此是有所担心的。总觉得自己的口音不好会影响孩子,索性就不教了,等以后上学之后老师来教。事实上,这个观念是错误的。
范老师的观念是:“词汇积累比口音重要。”,印度人的口音令人不敢恭维,也不妨碍他们在硅谷风生水起。

二、关于学什么、怎么学的问题

作为一个普通家庭的家长,对此是完全没有经验,学什么和怎么学都是两眼瞎。范惠萍老师提供了一个可行的思路:读分级阅读和英语原版绘本,短时、高频,循环往复。

此外,范惠萍老师还提到一些给孩子英语启蒙的观念,比如语言学习要听说、后读写;要浸入式,不要翻译。随着我接触英语启蒙的深入,现在再回头看,当时接受的这些观念,都是非常正确的。

2

解决了最初的一些障碍,我开始着手给格格制定英语学习的方案,开始实施。

因为起步比较晚,我给孩子英语学习定的中期目标并不高,只是希望她能够在小学毕业前积累够3500个英文词汇,基本达到国内高三毕业生的水平。而短期目标是在一个学期内完成培生英语92本绘本(预备级)的阅读。

一个学期下来,效果还是不错的。格格快速地融入了新的校园氛围,她喜欢她的新班主任,尤其喜欢外教老师,和班级里的小朋友相处融洽,外教老师也很喜欢她。

在英语的学习上,完成了启蒙的一些起步工作:

跟读培生预备级绘本92本

听唱232首sss歌曲

日常玩一些英语字词游戏

还有从学校带回来的英文原版绘本打卡

绘本的跟读基本是我和妈妈参与完成的,每天两本,第二天一天滚动。期间也会有一些不愉快的时候,有时她察觉妈妈比较严格的情绪后会比较抵触,不想读绘本。但除了偶尔闹闹小情绪外,大多数情况下格格还是比较开心的,几乎每天坚持打卡,一是有爸爸妈妈的陪伴(及时反馈),父母的陪伴是孩子学习很大的动力,另一部分是分级阅读绘本故事本身也比较有趣。我们也就把英语启蒙这件事,像中文的阅读一样,慢慢融入家庭生活中,时不时地会跟孩子玩一些英语字词游戏,还有唱唱简单的英文歌。

过程中还发生过一些小插曲。

有一次,她从学校带了牛津树E级英文绘本回来,信心满满地要打卡。结果和妈妈俩人在房间里,花了二十多分钟都没打完,都快打哭了,我跟她说,这个绘本超出她现有的知识储备,读不了,小姑娘也是犟得很,非要打,最后是磕磕巴巴地用了半个多小时才读完。第二天,眼泪汪汪地又打了两本,才停下来。

那一段时间,因为要给孩子一个英语的环境和氛围,我和妈妈还每天花半个小时练习英语的日常对话和表达。上学时学的英语,天长日久不用,基本都还回去了。给孩子的英语启蒙,也会倒逼我们自己去学习英语。

3

期间我也会和孩子同学的家长交流关于英文启蒙的一些问题。

其中一个妈妈对我的影响比较大。

她和先生是从国外留学回来的,女儿在还小的时候跟着一起出去,浸泡了几年,英语语言水平远超同龄人。在我们的孩子还在读中文的《安徒生童话》时,她已经在读英文原版的《绿野仙踪》《秘密花园》了。孩子妈妈推荐的一些孩子在读的英文书和杂志,我听都没听说过,只叹自己见识短浅。

因为孩子们都喜欢看书的缘故,有一次我们一起相约图书馆。两个小朋友也不说话,找了自己喜欢的书挨着一块读。我一看,格格读的是中文的古代成语故事,而她的孩子读的是英文版的成语故事。后来才知道,是因为孩子先前在国外,母语的认读词汇不够,所以读的很多都是英文书籍。后来,我们俩家还成为了很好的朋友,经常周末一起去爬山、骑行,此是后话。

孩子的妈妈很慷慨地分享了孩子学习英语的一些心得,包括孩子早些年读过的一些英语启蒙读物,孩子画画学英语一些绘画,还推荐了一些关于英语学习的视频等,对当时的我来说,都是很有启发的。

她认为英语学习的关键是“大量地听”,过了平台期,就会看到明显的效果。孩子在早年看了大量的视频读了大量的英文书籍,这大概也是她的孩子英语这么厉害的原因。

当然,班里还有一些英语很出色的孩子,比如家长是英语老师,从小就对孩子进行英语启蒙教育,孩子的英语水平也非常厉害。相比于家长们分享的关于英语启蒙的经验,更为重要的是,提供了活生生的样本,让我相信,孩子的英语启蒙是能做成的。

4

转过了一学期,格格上了小学,小吉祥也转入了华碧幼儿园。

和姐姐比较听话乖巧喜欢阅读不同,小吉祥好动,很难坐在桌前好好读绘本。常常是需要妈妈赶着他才能完成英语绘本打卡,原来给姐姐读绘本的方式很难推进。这也促使我进一步去学习和寻找其他的学习方式。

机缘巧合之下,我接触到了清华欢哥(王欢)的一个课程,《高效语言学习-语言学习的认知和方法论》。这个课程刷新了我对孩子英语学习的认知。王欢是留德的脑科学博士,他主业是研究学习,他的结论大多来自于比较前沿的研究。

他的核心观点是,学习语言(不仅英语)的关键是:“零焦虑状态下的海量可理解性输入。”

“零焦虑状态"指的是,语言学习和其他学习不一样,其他学习是适用“刻意练习”理论的,有适当的压力和焦虑可以使学习状态达到最佳。而语言学习是在大脑自动完成,压力越小,学习效果越好,最好是零焦虑。

这对于我们给孩子英语启蒙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它意味着什么呢?就是游戏、动画都可以上。在游戏和故事中学习,孩子肯定是最快乐的,非常happy,没有焦虑。

这个认知和我先前的是完全不一样的,我之前的认知是:英语动画、游戏是娱乐大于学习,对英语的学习是不利的。但仔细想想,我们在未上学前,其实就有了基本的中文语言沟通能力。而我们在学前习得的语言能力,就是在平时无痛获得的。那它是怎么获得的呢?这肯定不是背单词、学英法,而是:“海量可理解性输入”。

它是和背单词、学语法不一样的一条路,我们上学时沿用的就是背单词、学语法的学习路径。从结果上看,我们举国之力去做英语教育,这件事是失败的。大学毕业后,即便大学过了四六级,也鲜少有人能开口说英语的,更别说用英语和外国人流畅地沟通交流了。

这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我们接触的英文词汇量太少了。

据研究,美国一个30个月大的孩子,他如果出生在一般家庭,能接触的词汇量平均可达1300万,如果是好一些的人家,可达到4800万。两相对比,我们从小学到大学接触的英语词汇量,可以说是杯水车薪。

认识到这一点,我开始有意识地给孩子看一些纯英文的视频,比如,《Peppa Pig》。小朋友们看得是津津有味,一季一季地看,有一阵子,小吉祥一开口就是 “I loves jumping in muddy puddles”,一口地道的英伦腔。

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好像英语学习的效果不佳。如何去平衡学习和娱乐?“零焦虑状态下的海量可理解性输入“毕竟是个理论,实施时,还得考虑具体的问题。

5

许岑《婴幼儿英语启蒙》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我们是让孩子看一部电影100遍,还是看100部电影?

从语言学习的角度来说,毫无疑问,前者的学习效率是最高的,语言学习的一个很重要的点是:重复。那个母语环境下的30个月的婴儿,接触的日常英文词汇也是大量反复重复的。看一个电影100遍,能完成电影里的台词从听不懂到完成掌握(听到上一句台词,就能张口说出来)的过程。

对于一个成人,如果能做到把一个电影看100遍,也能把英语学好。但这里面的难点是,很少有成人能够做到。孩子能做到的原因是,在没有更多选择的时候,ta总是不厌其烦的。这也是英语启蒙越早越好的一个原因。等孩子长大了,他也很难做到这一点。当然,如果他的母语习得已经完成,还会产生另外的其它问题。

为了平衡娱乐和语言学习的问题,我的解决方法是,把一季《Peppa Pig》动画(约50+集,每集5分钟)让孩子们看几遍,看得不想看了,就看 下一季,如此循环往复。 此外,也会给他们看一些学习类的视频,比如《wow English》。

过程中,我们参与讨论,交流,角色扮演,也会促进孩子的语言学习和掌握。在我们出去玩的路上,我们也会给他们放Peppa Pig或者动物王国等他们看过的一些动画音频,这大概是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词汇量,可以听懂里面的一些东西了,听到熟悉的声音也会让他们想起动画里有趣的画面和情节,小家伙们还是比较愿意听的。

为此,我还和妈妈说,看来我们没事要多开车出来溜溜,因为,路上的时间才是真正有效的学习时间啊。

6

学习很重要的一点是找到适合孩子的方式。

小吉祥有一阵子读英文分级绘本是油盐不进,妈妈坑蒙拐骗偷各种手段都用遍了,都不好使。反正就是不想学,把妈妈气得半死。但我留意到两个很好玩的现象:

一个是有一次周末,姐姐要学外研U学(学校一个英语跟读的app),而他在洗澡,姐姐学的是没等他(往常他都是在一旁看的),他就哇哇哇地哭了。哭得那个委屈哟,搞得我和妈妈都很纳闷,想着咱们家的小吉祥什么时候变得这么好学了。一般这种类似的情况,只有晚上不给他讲睡前故事的时候才会发生。

另一个现象是,周末的时候带他出门,他带着电话手表,在车上一遍又一遍地读里面的单词,因为里面有打分,他想通关获得里面小星星的奖励。这小家伙真是锲而不舍,读了一遍又一遍,一遍又一遍,听得我和妈妈都快吐了。这可能是他身上的一个特质,如果是姐姐,可能试个三遍五遍就结束了,他会一直不停地试,不怕失败,一直尝试。

那会我们刚买了学而思的学习机,买学习机的目的其中之一是给姐姐上学时的查漏补缺,另外里面有一些课程,孩子们愿意主动学的,也可以学。

小吉祥看到我们给姐姐买了学习机,哈喇子都流出来了。姐姐有的,他也要玩。

学习机里有个英语自然拼读的课程,小家伙一有时间就会主动去听去读去练,因为有及时反馈,还能得到小星星奖励,他就很开心。每天放学第一件事,就去找妈妈要学而思学习机。到过年的时候,这个小家伙楞是把一个60多集的自然拼读课程学完了。

我和妈妈乐见其成,等他把这个课程学完,狠狠地表扬了他,给他奖励了100朵小红花,还满足了他一个心愿--给他买了他心心念念的大沙包。

7

有一天早起,小吉祥学过了学而思上的自然拼读课程,自己点了个课程(ABC reading)在玩。

他显然是比较喜欢这样的互动,可以闯关,有及时反馈。试玩了一下,他觉得好玩,就吵着我要给他购买。

ABC reading,上面就是RA-Z的内容。这小家伙平时从学校拿回来的就是RA-Z的绘本,打卡都要妈妈催着才完成。我就和他说,这是要收费的,我和妈妈商量一下再做决定。小吉祥是死活不肯,坐在地上满地打滚。我见了也干脆躺在地上,哭诉着要一座城堡,”谁行行好,给我一座城堡啊”……小吉祥见状马上破涕为笑,停止了哭闹。

事后我了解了一下这个app,是个很不错的一个软件,英文原版app是Kids A-Z。里面的内容是RA-Z,是美国学生都在用的英文原版阅读教材。ABC reading是国内引进的一个版本,做了一些本土化的改进。闹归闹,最终我还是给他购买了。

小家伙也是很开心。在后续 的实践中,格格和小吉祥就用这个app读绘本。

客观上,起到的效果还是不错的。第一点是孩子的学习主动性更强了,给妈妈腾出来一些时间和空间,缓和了亲子关系;第二点是,英文跟读,可以解决我们之前一些发音的问题,甚至错读的情况,错读了,app可以立刻及时地纠正。

不足之处是,孩子有时会急匆匆地越过听的环节,直接跳到打卡的挑战中,过于重视读和反馈,而对听的训练比较少,这也是学习工具的两面性。不管怎么说,这个app的出现,基本解决了读绘本的问题。

8

解决了读绘本的问题,新的问题又来了。

格格上一年级,不像幼儿园有很多的时间。放学回来,要玩耍,要完成学校布置的作业,要读她喜欢的书,要听好听的故事,周末要出去玩耍,我们也不想牺牲孩子玩耍的时间让孩子去卷英语,这违背我给孩子学习的初衷,因此给英语的时间大大减少。

学习很重要的一点是”短时间内足量重复”,英语语言学习要做到“海量可理解性输入”,仅仅靠每天的绘本阅读,和零星的英语接触是不够的。考虑到她每天上学放学坐校车要花掉一个多小时到两个小时的时间,我琢磨着把这段时间利用起来。

小吉祥在幼儿园,学校考虑比较周到,在上学放学的校车上,会给他们放一些孩子们喜欢听的英语音频。受此启发,咨询了一些妈妈后,我给格格买了个倾听者,里面装一些她喜欢听的英语音频。

格格见我给她买的倾听者,嘴上虽然没表示什么,但心里还是很高兴的,又可以拥有一台自己的电子产品了。买回来后左摸摸右看看,睡觉前还要过来看一看。此后一段时间,这个复读机一直是格格的心爱之物。

9

因为处在家长都在“卷”英语的环境里,耳濡目染下会听到一些关于孩子英语考级的东西。

我此前对此是没有什么想法的。听到妈妈们说,谁谁家孩子又通过了pet、fce,我也就随便一听,并不在意。对这个事的关注是,有一次在小区邻居家庭聚会闲聊,和我们玩得很好的一个家长爸爸聊起女儿学习英语的情况。

爸爸是大学英语教授,孩子早年跟着他去国外留学过一年。在留学的那一年,孩子的英语突飞猛进,发音就像一个母语学习者,这得益于爸爸的教育和关注,也得益于她外向社牛的性格。敢于开口,乐于学习,又在英语环境下浸淫一年,她的英语语言能力得到了充分的 成长。回国后,加上爸爸一直关注和教导,孩子的英语非常出色,拿过国内大大小小的一些英语奖项。孩子的英语很出色,是个学霸,这是此前大家就知道的。

不知道的是,关于剑桥系考级。一聊才知道,孩子五年级就考过了FCE(水平介于四到六级之间),而且孩子的学校非常“卷”,她们班,有接近30%左右的孩子通过了fce。爸爸还给我普及了一些剑桥系的英语考级的一些知识(他本身也是考级的老师),和国内其它考试不一样的是,剑桥系的英语考级是能反映孩子真实语言掌握能力的,不是随便刷刷题就能通过的,可以以考促学,提前做规划。

这引起了我的兴趣。我在网上翻阅了一些资料,也了解了一下周围英语学习比较好的孩子的家长,都有类似大概的英语规划,比如三年级过ket,四年级过pet,五年级过fce。

了解一圈下来,我的结论是,不着急给他们做这个事。

虽然我很希望孩子们能早日习得英语语言这门技能,但也想不提前给他们预设太高的目标。

我是这么考虑的:孩子的成长是一个发展的过程,按照自己的节奏往前走,如果他们那时具备这样的能力,我也不拒绝让孩子复习,去参与考试。

10

考试不是目的,包括高考。如果仅仅是为了考试,我觉得花5~7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做英语启蒙这个事是不值得的。

掌握语言本身才是目的,通过考试只是顺带的结果。我越来越相信的一点是,他们终将是能真正掌握英语的一代

说到底,英语也仅是一个学习工具,即使是在如今AI汹涌而来的时代。掌握语言也不是最终目的。我希望的是,通过英语启蒙,孩子能主动完成英语语言的学习和积累。孩子们能透过它,去看自己喜欢看的书,听自己喜欢听的歌,无障碍地和想沟通的人交流,接触语言背后更大的世界。

之前给孩子做英语启蒙的,我只是模糊地觉得这是一件可以做的事,并没有想清楚它的意义在哪。后来想通了,这其中很重要的一个点是:积累。任何技能的习得,都是大量重复和长期积累的结果。本质上,给孩子的英语启蒙,就是一个关于“学习”的实践。试错、改进,都是成长和积累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