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孩子与国外孩子相比,最大的差别就是缺少一个强健的体魄,动手能力以及创新精神。
我们不经扪心自问,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距?你了解国外的教育吗?教育分为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前两种教育属于非形式化教育,而学校教育属于形式化,有目的性,组织化的教育。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发现内在的兴趣,获得求知的办法,掌握人生的基本技能。在教育的目的中,我们看到教育的目的要求孩子成为一个成绩优秀的人吗?看到要掌握非常多的知识吗?显然,丝毫没有成绩二字的影子。更没有比谁的知识多,谁的成绩好,谁就是强者。
可是在中国的教育中,学校教育占据大多数比例,家庭教育常常没有头绪,都是依靠学校教育的身上,社会教育往往要等一个孩子长大成人,真正独立地走上社会后,才能发挥他的作用。所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对一个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
国家喊了很多年素质教育的口号,真正落到实处,真正实行大力化改革好像还很遥远。就拿学校课程一项而言,就与国外学校的课程相差悬殊。我们的课程大都被学科书本知识占据,到了学期结束还要进行学科考试,老师不敢不抓,所以平时用大量的时间像抠字眼一样的讲解知识和准备考试。家长不敢不问,在他们眼中,考试的成绩代表一个孩子的好坏。成绩好就代表行,几乎可以满足孩子一切的要求。成绩坏就代表不行。这样机械的判断是在是伤害我们的孩子。
那么还是回到一开始的问题,国外的学生为什么为什么身体强健,有创作力想象力,动手能力强,合作意识突出呢?很简单,这些品质正是国外的学校乃至整个社会评判一个孩子强与弱的标准。而且,在学校教育中,体育课,手工课,实践课等活动占据学校课程的大多数。
在欧洲许多国家,美国,德国,意大利等国家特别重视体育教育。学校的体育活动场地特别大,他们认为拥有强健的体魄是拥有万物的基础。在体育活动中,还能培养孩子的礼节,合作,公正等品质。在苏联,他有两个特别的组织,是世界上别的国家所不及的。一个是儿童科学研究所,一个是儿童美术研究所。其中儿童科学研究所在全整个苏联有700多个,每个研究所主要有汽车,机械,电子,摄影,应用化学等部,每个部都有实验室,从教中学,从学中做,把教学做三者做到了真正的统一。所以在马路上,我们能看到学生制作的红绿灯,在科技馆能看到学生自己做的小汽车,在美术研究所,学生演奏的小提琴等一些乐器是自己制作而成的。听了这些,我们不禁为之震撼。我们应该去学习这些教育中的闪光点,把这些户外课程,手工课程在生活中加大比例。
在当前中国的学校中,这些课程与活动还是比较少的,这就要求我们的家庭教育中要大大渗透。所以平时周末的时间我们该如何分配就值得深思。带孩子去体育馆,篮球足球跑步样样都是好选择。带孩子去科技馆,了解科技的发展,激发他对科学的兴趣。带孩子去图书馆,来一段与书的深情邂逅。带孩子去大自然野炊,建议野炊的材料自己准备,可以让孩子一起参加。准备一块空地,和孩子一起种花种菜,感受大自然的奇妙。处处留心皆学问,只要不闷在家中看电视玩手机,哪怕只是去商场逛逛,也许一个作文的构思就有了。
从生活,为生活。将儿童放在适当的环境里去发展他的生活,儿童必须从直接经验中,去学习,去求知识,去求技能,去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