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作业主题是关于自己的小故事,每天的生活内容都差不多,没有工作,除了家务就是和孩子打交道,写些啥呢?
孩子、生活、还是自己的小情绪?亦或是绕着读书和写作下笔?
写作我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1初遇“写作”
记忆的大门打开,我想起了去年夏天,偶然在一个学习平台上,看到了弘丹老师的写作课程,“写作”两个字引起了我的兴趣。在我的字典里这个“写作”这个词是文艺、清新的代表,在那一瞬间它击中了内心那岁月静好的小女生情怀。
于是,那个夏天的暑假,我最热衷的事情是,搬张桌子在院子里的阴凉地,边听课件边做笔记。
似乎一切与自己的想象一般美好,也想当然地以为自己找到了真爱。却不知真正的挑战是自己用错了方法而不自知。
听课的的时候,时而信心满满:写作也不是很难嘛;时而又高傲起来:知识都大同小异,也没觉得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嘛。
在这种思维模式下,课很快听完,笔记也做得相当圆满,心里也产生了一种很强烈的自我满足感:“我和别人不一样,学习了很多别人不知道的知识”。现在看着那时的我,真的和阿Q有一拼。
我真的和别人不一样吗?只不过多听了两节课而已。知识没有付诸行动不过是堆没有产生价值的的信息罢了。
知易行难,没有真正拿起笔来开始写作的自己,依然处在社会生活的底端。
每天精打细算,为自己和孩子的衣食住行奔波。若说不一样,那真是太不一样了,大概没有人比自己更落魄。
2初遇零基础
后来的自己也觉知到了这一点,便咬咬牙报了零基础训练,印象最深的是在报名之前自己还专门问了负责运营的小姐姐琪琪,“学完课程就真的能变现吗?”“那得看个人的能力了”那是我大概知道自己的斤两了。
但事实远比自己想象的要残酷,训练营的第一篇大作业我花费了好长时间才完成,自认为写的还可以,但老师反馈的评语像是一盆凉水,从头灌到脚。
“文章要有自己的观点,每段的文字太长”
观点,什么是观点?不就是自己的话吗?不就是对案例内容的分析和自我表达吗?文字不要太长?难道老师认为我写的太多了?怎样才算合适?文章改了一次以后,老师的评语大同小异。那时的自己是真心不明白怎么修改,但作为小白,连观点都理解不了,哪里还有勇气向老师请教,这不是自讨没趣吗?自己也没有意识,上网去找真正的新媒体文章是什么样子?
故事的后来也就没了后来。如今想想什么是观点,不过是看待事物的角度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态度、立场。
3再遇零基础
时间最是不等人的,转眼间一年多去了,自己依旧原地踏步。虽然是年度会员,却依然荒废了半年。
七月份不知哪里来的勇气,向零基础再次发出挑战,确切地说是对自己的挑战。
说来也怪,当自己一心想要完成任务时,整个人的状态都不一样,这一次不得但完成了所有的作业还被评为了优秀学员。中间还受到邀请在群内做分享。忘记了是哪位大家说的一句话,大意是这样的成功这件事至少让自己体会一次。不得不说,在自己你念念不忘的事情上能够成功那么一回,就足以让人激情澎湃,再次出发。在那之后便有了听书稿的挑战和这一次的复训。
这就是我的写作故事,简单,却也有着挣扎向上的力量。
写作给我带来了什么?让我欢喜?让我忧?让我更透彻的了解自己?更平静的面对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想法?还是在不久的将来,会因为我的坚持而回复给我一个不错的惊喜?
我的回答是都有。
我的这份笃定里,除了有自身的努力,也有团队的赋能,还有来自弘丹老师的“榜样的力量”。
这份看似随笔一样的文字,是写给自己的,也是写给每一位,渴望通过写作改变自己的普通人。
希望每个奋力向上的人再经历过挣扎和无助后,依然能够坚持下来,并且一以贯之的态度,对待,执行。
走到最后,才笑得最开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