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36:说说和孩子沟通这事

有一个朋友在群里分享了语言的魔力,呵呵,看看,有啥奥秘?

昨天,我上街了。大多数商店门上贴着“未戴口罩,禁止入内”,只有一家门上贴着“戴好囗罩,请进”。我很好奇,想进店看看这是一个什么样的老板?

思考:

1.这两句话各表达的是什么意思?

2.第二句话背后这个老板是个什么样的心态?

3.你更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1.两句话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2.第二个老板会思维转换

3.更喜欢第二句,温暖充满了关爱。第一句强制,居高临下。

由此联想:

      不写作业,母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为什么呢?

      太多数人随波逐流,固化思维,而只有少数人转变思维,正向积极有温度的教育语言。哪一种教育下的孩子在未来的社会更具竞争力?

      问问自己,有能力说积极正向的教育语言吗?如何能拥有?

还是针对昨天简书内容中的这件事情,我们分析一下妈妈和孩子的对话:

 妈妈:”回家用消毒液洗手“(命令和说教)——如果妈妈说“消毒洗手液在卫生间.",孩子感受到的是提醒。

孩子“我也动其他东西呀“。

妈妈说,”你不是用别人的手机了吗,按电梯了”(反问,让孩子有一种压迫感,也没有对孩子传递信任)——如果妈妈说,哦。对于十几岁的孩子会自己反思的。

孩子说“家里网也没有了(不能玩游戏了)”

妈妈说,“咋办”?——这时妈妈可以说,”哦,有什么办法,抓紧弄好,要不你咋上网呢?“这是站在儿子角度体会他的感受,为他着想。

儿子说,“我去营业厅交费”。——这时妈妈可以说,哦,看我儿子,长大了,有担当了,不让妈妈操心。(儿子的自我价值感就起来了,这里可以看出孩子对妈妈的爱)。

当取完快递儿子说,“太神经质了!”——妈妈可以说,可不是嘛,从小就这样,我也觉得是,咋办嘛,这事就过去了。

儿子:“我说神经质意思是太过于谨慎,不是那么贬义的词,我觉得里面那层,过了几天了病毒有也都死了。”

妈妈:“你说的对,我也感觉我有时就是神经质,从心理学角度可能是安全感不足吧,谢谢你能给妈妈解释,我心里舒服多了,刚才很委曲。“

儿子:"那我去营业厅了.你放心吧,我会注意卫生安全。”

妈妈:“儿子,以后有情绪时说话别急,你对妈妈说话口气不好,妈妈能理解你,可是面对别人时,人家就不一定能理解。妈妈知道你不是故意的”——这句完全是在说教。

儿子:“我没想骂你的。就是觉得太谨慎了没必要。”

妈妈:“我理解,但你说话的方式让妈妈心里很难受”——这句有真诚地表达,也有指责的成分。

     在家庭教育中,我们感觉天天在说话,但说的话是不是对方爱听的,是不是形成有效的沟通还真是需要思考。语言是架起沟通的桥梁,是家庭教育最基本的方式,但语言仅仅是符号,在它背后的情绪、流露出来的表情和说话的初心和传递的感受才真正决定了语言的功效,表情和眼神将一个人的内心暴露无遗。想要让孩子从我们眼中看到他最佳的自己,我们必须真心悦纳孩子,来不得半点虚假。和孩子沟通,内心怀着喜悦的心情,站在对方的角度着想,语言温和而有深知地表达,看孩子怎么看怎么好,怎么看怎么对,只有这样,孩子才能从情感上与我们达到共鸣,这种情境下,说啥啥对!因为孩子的背景知识过小,他没有办法通过理性程序来解释自己,孩子直接通过的是感性程序,他是直接感知的,语言所起的作用只占7%。

所以父母好好成长,孩子天天向上。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失眠 一直以来白天几乎不睡觉,晚上睡得呼呼的。 昨天下午,这个小孩睡了一个大觉,时间没记,反正我跟着睡...
    陈静静TST阅读 1,436评论 0 2
  •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我赞叹时光的快速流逝,因为它给我带来了无穷的乐趣和回忆。这其中,也承载着每一段故事,留下了...
    706庄楚媚阅读 1,534评论 0 0
  • 貌似被安排 又貌似是缘分 让你我走近 又隔的那么远 也许是天注定 无聊的我们 凑成了两个人 任性的我们 却又是如此...
    一方枝言阅读 1,846评论 1 1